曹睿轻咳一声,环视一周,看向众人。



“方才朕与诸卿说封赏之事,只为取信与诸卿、不使上下失望。但朕与诸卿驻在此地,战事未毕,余下封赏还当战事完结再论。根据满征南此前提供的消息来看,江陵之处仍有吴、蜀二国十万之军猬集江陵,统兵之人应为诸葛瑾、诸葛亮二人。”



“如何平定江陵,全定吴国旧地?”曹睿沉声说道:“斩了孙权,也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余下还有一半没有完成。”



曹睿话音刚落,大将军曹真就拱手说道:“陛下,臣有言禀报。”



“说来。”曹睿点头。



曹真面上满是信心,慷慨陈词:“陛下,自一月出兵以来,濡须、芜湖、江宁、丹徒、吴郡、武汉各处皆为大魏所克,其间并无多少阻碍。”



“吴国悖逆之元凶乃是孙权本人,上下诸将臣民凡三十余年来皆以孙权为望。如今孙权已被大魏枭首,余下吴地必望风而降、战意必无!”



“臣以为,大军当于武汉处暂作修整,兼调扬州诸军至荆州来。此处兵近十万,满征南处兵近六万,若再调扬州军队而来,此处军队可至二十万之数,区区江陵指日可破!”



“指日可破?”曹睿轻声重复了这几个字,语气中似乎带着几分质疑之感。



“正是如此!”曹真重重点头。



曹睿没有在第一时间应声,而是抿了抿嘴,随即沉默了起来。



曹真被皇帝突如其来的沉默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想要开口继续劝说,可眼睛朝着左右瞥去,发现同僚们尽皆闭口不言,心底一惊,忍住了没有作声。



而陆逊见得此景,心中却是一叹。



所谓否极泰来、阴极阳生等等词语,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事情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当达到了一个峰值之后,趋势往往就会改变。反映到现实之中的表现,就是政治风向的急速转向。



此前陆逊取了柴桑之时,曾与镇北将军桓范促膝长谈。而陆逊当时与桓范言语中的关键,就是伐吴之后,大魏朝堂之上必然凶险无比。



即使皇帝本人数次勉励于陆逊,陆逊依旧是谨慎到了过分的程度,没有露出半点疏漏来。即使昨日水军作战打的那般漂亮,陆逊依旧将擒获孙权的功劳给中军、给羽林左军让了一半出来。



方才皇帝反常的一个沉默,就让陆逊心中顿时警觉了起来。陛下曾与臣子们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如今从政事来论,陛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平灭吴国已成定局之时,外部的政治问题已然缓解,内部的政治问题就要提上来了!



若继续从外部来论……吴国此时刚刚死了个皇帝,难道就没有政治危机需要爆发吗?吴、蜀二国之间的盟约真正牢固到连孙权死了都要继续维系下去的程度吗?



而若从内部来论,仗打到这个份上,吴、蜀两国联盟必不能持久。大半个天下都归了魏国,吴蜀国势岂能久乎?



单论一个最最基础的问题,攻伐江陵的功劳当由哪一个将军来立??



显然,陆逊抓住了皇帝此刻关心的本质问题,既然可以被称之为问题,就是要经过反复的琢磨和研究,陆逊也不能一时将其想的清楚。



但这是大魏皇帝陛下驾前。朝堂上最不缺的就是人精,裴潜、王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