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给刘淮出的主意很简单。



那就是打压曲阜孔氏,同时捧起儒学。



天下士子真的担心孔家这几个老头下场如何吗?



开什么玩笑?



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前途,是能不能当官,是寒窗苦读十几年后,会不会被一脚踹出科举场。



所以要安抚士子很简单。



给他们当官的机会就可以了。



至于怎么给,那自然就是要科举了。



难道还要‘举孝廉’不成?复兴大汉也不是这么个复兴法啊!



可关键在于,此时山东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势力,理论上还是宋国的臣属,你这么干是不是太不给宋国面子了?



对于刘淮的忧虑,朱熹这名在宋国官场中厮混过一圈的大儒嗤之以鼻。



首先,刘淮留在北地是要抗金的,是要打胜仗的。



可只要打了胜仗,自然就会有人依附,自然就会收复故土,自然就会有地方官员大户百姓前来投奔,势力只能越来越大。



早晚得受宋国的猜忌,这是免不了的。



与其等到除虞允文之外的宋国高官反应过来,前来打压山东,还不如趁着如今双方处于蜜月期的时候,多搞一点好处。



其次,宋国的官僚系统反应十分缓慢,不会出现刘淮所担心的,今天宣布乡试的消息,明日赵宋官家与宰执就已经知晓,后日就会发动反制措施。



更何况宋国朝廷之中主战派与主和派斗得不可开交,作为主战派的一把尖刀,刘淮的胜负直接关系着北伐中原的局势,乃至于关系着各个主战派官员的官位。



在这种情况下,刘淮哪怕有些错误乃至于僭越,都会有人遮掩的。



即便瞒不过虞允文这些人,也可以在表面上作敷衍。



最后,就是山东人才选拔处于十分畸形的状态,如果不趁着船小好调头的时候予以改正,指不定之后还会出什么幺蛾子。



汉军文武中,武人自不必用多说,大部分都是起义军大浪淘沙活下来的,还有小部分是宋军或者投降的金军。



汉军之中也有完整的赏赐与晋升体系。



这些人无论能力还是忠诚都没有问题,而且也算是符合这个时代武人提拔传统。



但是文臣就有大问题了。



现在山东官吏大约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刘淮的节度府与魏胜的元帅府官吏,相当于中枢官员。



一部分是地方官员,包括知州、通判、知县、县丞在内的正规官员体系。



这些官员来源方面十分驳杂,



有陆游、张孝祥、徐宗偃、朱熹等来出身宋国的官员;



还有何伯求、崔蛤蟆、张丑等地方豪强;



还有如同罗谷子、高敞等山东本地出身的官吏;



甚至还有李通、梁肃、梁球这般金国尚书宰执一级人物。



但这些大部分都是主动来投靠,在刘淮眼前过了一遍,历经考验,方才能登上高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陈恶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恶禅并收藏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