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空军一直保持领先。
直到8月底,红空军在前线共有战斗机1873架,轰炸机2684架,皇家空军则有1227架战斗机。
但是,皇家空军飞行员数量仍然得以维持,战机质量也优于德军。
此外,尽管红空军的战斗机航程大于德三,但由于法国拒绝参战,红空军距离英国本土更远,让飞机航程上的优势大打折扣。
战损补充方面,前线飞行员数量上,皇家空军在三个月内净减87人,红空军净减113人;
飞机产量上,皇家空军受红空军战略轰炸影响,战斗机月产能仅从战前的973架上升至1012架,而德国的战斗机的月产能从1076架上升至1429架,轰炸机的产能则从268架上升至543架。
战时修复方面,英国受制于战略轰炸而有所下降,仅达到了68,红空军则为53,差距远小于原时空。
生产方面的优势主要来自于改革,英国进行了比弗布鲁克改革,包括推动民间机械厂和汽车工厂生产飞机、动员妇女生产,加强了生产能力。
而红色德国的生产改革历史则要悠久的多,首先,红德不受资本家的钳制,在战前便已经推广了流水线作业模式,摒弃了德国落后的工作站作业模式,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其次,相比于苏联,德社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远高于此,因此在建设中摒弃了斯大林模式,并未形成类似于“马钢宪法”的“一长制”,而是更接近于“鞍钢宪法”的思想,军民融合做得很好,民用工厂也能够及时转型,生产军用物资;
最后,在开战后,德捷匈三国的工厂都开展了“红旗运动”,生产积极性高涨。
英国人的损失不止于飞机的生产,海军方面亦是如此,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哈兰&沃尔夫工厂、卡梅尔·莱尔德公司、约翰·布朗造船厂、斯旺·亨特公司、费尔菲尔德公司均遭到了德军的破坏。
但德军对于这些工厂的破坏并不成功,在漫天的轰炸中,英国人竟然还完成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炮塔安装工作,并完成了“可畏”号航空母舰的舾装。
只不过,可怜的“可畏”号目前并没有飞机可用,为了避免其被轰炸——法国飞行员们对于这艘顶着象征着法国耻辱的舰名的军舰格外的热心,皇家海军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其送到美国去。
((3/3)
直到8月底,红空军在前线共有战斗机1873架,轰炸机2684架,皇家空军则有1227架战斗机。
但是,皇家空军飞行员数量仍然得以维持,战机质量也优于德军。
此外,尽管红空军的战斗机航程大于德三,但由于法国拒绝参战,红空军距离英国本土更远,让飞机航程上的优势大打折扣。
战损补充方面,前线飞行员数量上,皇家空军在三个月内净减87人,红空军净减113人;
飞机产量上,皇家空军受红空军战略轰炸影响,战斗机月产能仅从战前的973架上升至1012架,而德国的战斗机的月产能从1076架上升至1429架,轰炸机的产能则从268架上升至543架。
战时修复方面,英国受制于战略轰炸而有所下降,仅达到了68,红空军则为53,差距远小于原时空。
生产方面的优势主要来自于改革,英国进行了比弗布鲁克改革,包括推动民间机械厂和汽车工厂生产飞机、动员妇女生产,加强了生产能力。
而红色德国的生产改革历史则要悠久的多,首先,红德不受资本家的钳制,在战前便已经推广了流水线作业模式,摒弃了德国落后的工作站作业模式,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其次,相比于苏联,德社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远高于此,因此在建设中摒弃了斯大林模式,并未形成类似于“马钢宪法”的“一长制”,而是更接近于“鞍钢宪法”的思想,军民融合做得很好,民用工厂也能够及时转型,生产军用物资;
最后,在开战后,德捷匈三国的工厂都开展了“红旗运动”,生产积极性高涨。
英国人的损失不止于飞机的生产,海军方面亦是如此,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哈兰&沃尔夫工厂、卡梅尔·莱尔德公司、约翰·布朗造船厂、斯旺·亨特公司、费尔菲尔德公司均遭到了德军的破坏。
但德军对于这些工厂的破坏并不成功,在漫天的轰炸中,英国人竟然还完成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炮塔安装工作,并完成了“可畏”号航空母舰的舾装。
只不过,可怜的“可畏”号目前并没有飞机可用,为了避免其被轰炸——法国飞行员们对于这艘顶着象征着法国耻辱的舰名的军舰格外的热心,皇家海军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其送到美国去。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