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皆是在短时间内做出不小政绩,一次能如此,可次次皆如此……’



也可以解释,是对方背景深厚,选中了好地方,同时能力极强,不过,他还是感觉有些不协调。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此人不是好相与之辈啊!’



……



半月后,府衙。



颜知府带来的齐师虔齐师爷汇报道:“大人,近半月来,城中各方都送来了拜礼,尤其是范、谷、马、邵、段五家,出手极为阔绰,除了银钱外,还有美人……”



“这是试探来了!我颜家可是大族,绝非那些小门小户出身的官员可比,区区一些银钱、美色,就能腐蚀。”



颜时登追求,乃是更高的官、更大的权,相比之下,这些算什么?



“夏虫不可语冰,大人光风霁月,岂能那些蠢虫可知?”



齐师爷恭维了句,笑道:“这些东西,我已按过往规矩尽数退回,并差人在城中暗暗宣扬……”



颜时登微微颔首,没说什么。



他为了城中百姓,可是拒绝了诱惑,这种光风霁月之事,宣扬开来,让城中百姓赞一声清廉,岂不是应该?



同时,这也是手段,提升官声民望的手段。



“大人,淮安水利方面,前任知府打下的基础不错,修缮一二即可,不过有一个问题……”



齐师爷道:“城外沿江有一片地域,官府、大户、百姓关系犬牙交错,城中大族想要在这里修建鱼塘,还有集观河、客栈为一体的酒楼、望江阁……”



“上任知府本打算,将这些尽数迁走,疏通、清理河道,作为泄洪渠道,可左右挚肘,阻力不小,耽误了下来。”



“这种事情,阻力大、耗钱多、见效慢。”



颜时登斟酌了下,问道:“可还有别的法子?”



“有,在这片地域建立荡田、鱼塘,也能起到缓冲作用;外围,仍旧可以修建酒楼种种,带来巨大利益。不过,此为一时之法。”



“一时是多久?”颜时登眯了眯眼睛,问道。



“若是修建荡田、鱼塘,作为缓冲,从宽预估,三年五载也不会出事,若是不遇到特大洪涝,甚至十多年都不会有问题。”



齐师爷顿了下:“就是此法,治标不治本,等起到缓冲的荡田、鱼汤被淤泥填满,若是再爆发水涝,那就恐怖了。”



“至少三年五载,长则十多年啊!”颜时登玩味笑了:“那就选用这治标之法吧!”



“大人。”齐师爷终究还有些良知,犹豫了下,又是道:“如今这个节点,其实极为关键,如果选择饮鸩止渴之法,后续就无可挽回了,再想用治本之法,近乎不可能。”



“齐先生啊,你知道的,我背景足够,只需要立竿见影的政绩。”



颜时登道:“选用后者,便宜办了大事,百姓不用迁走田地,在我任期内也得了平安,自然高兴;城中大族得了利益,也是高兴;我则得了政绩,同样高兴,这种大家都高兴的事情,为什么要让大家都不高兴呐?”



“至于隐患,那是将来,那时我必然已经升迁走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他转过头,直视齐师爷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临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吃红薯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红薯不并收藏临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