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从外贸开始》 第1039章 欧洲市场的5%计划
2022年是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大爆发的年代。
半年度营收超过去年全年在这几个行业里,并非什么特别新鲜的事儿,按照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营收超过去年全年的至少有七家。
而达到这个标准的准上市公司,也有好几家,拿原材料爆涨的锂电池行业来说,天齐锂业上半年度的营收相较于去年暴涨了508,半年度的营收几乎是去年全年的两倍。
而锦新时代与尉来集团都已经接近于这一标准了,包括byd也是如此,全行业的大爆发,这在a股甚至于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是比较难见的。
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爆发,几乎所有的人都吃到肉这种,还是互联网电商的爆发期吧?
不过这也只是新能源产业,除了尉来与byd这两家大爆发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以及像赛力斯这种快速成长的新势力品牌之外,其余传统厂商上半年的营收可都不怎么好。
绝大部分整车厂商的营收都是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到了燃油车的拖累,包括悦驰汽车在内的都受到了不小的拖累,不过对于尉来集团整体而言, 2022年上半年度的营收是喜人的。
新能源业务增速超过预期,10742万辆的整车销量,已经完成了今年销量预期的一半了,全年的企业战略正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考验就在今年下半年了。”
四月份沪市全面爆发的特殊事件,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走向,自四月份之后全国各地就陆续的爆发,延期的帝都车展最终还是取消了。
而蓉城,羊城等等国内重要的车展,要么延期,要么草草举行了事,下半年大部分重要的线下活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尉来自四月份帝都车展延期之后,就决定不再以集团层面组织参加车展。
新车的发布,大部分也是以线上的形式为主,至于说当地的经销商以及子公司,若想利用尉来的品牌参加展会,集团公司并不会阻止,但需要提前报备方案,若是出现方案不符合企业文化,引发舆论争议的营销,需做好应对措施。
“沪市那边的供应跟得上吧?”
“跟得上,我们优先把车型往沪市那边一些。”
新能源政策正在不断的调整,除了补贴会逐渐减少,回归正常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牌照的发放,从2023年1月1日起,沪市将不再发放混合动力的专用牌照。
对于像是北上广深出生以及生活的大部分人来说,牌照比一辆车贵属实是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以帝都与沪市最为夸张,新能源汽车的时间窗口,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牌照困难。
而一旦混合动力车型绿牌的停发,又将堵住他们一条获得牌照的路子,所以今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包括byd的d系列,星河系列以及l等增程式车型,成了沪市老百姓抢购的目标。
“那就行,等到明年再发布一款l系列,那这样的话咱们在l系列上的布局就差不多完成了。”
从不理解,被贬低式的认为依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来卖车,到处大企业陆陆续续的发布增程式车型,现如今就连死嗑纯电的小朋汽车都有增程式车型的计划了。
很明显的就是增程式热卖的逻辑各大车企已经搞清楚了。
从车型配置上来看,各价位档次的增程式车型电池容量通常在50度到100度之间,续电续航能力基本在150公里至300公里以内。按照国内车主日常通勤日均约50公里计算,增程式车型满足了90车主的通勤需求,完全可以当成是纯电车型来使用。
而长途续航方面,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也足以保证大部分人的高速通行,新能源政策的优惠以及路权增程式均能享受,驾驶体验上也能够兼顾纯电的平顺以及燃油的可靠。
在补能方面,虽然现在大力推行快充,国内充电桩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但是三四线城市以及老旧小区,依旧还是充电难,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在高峰期依旧是排队严重。
增程式车型对于充电的依赖性较低,即使没有充电桩,用户也可以直接加汽油,无需为充电刻意规划行程,这种不挑补能场景的特性,完美适配了基础设施不均衡,不完善的现实,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这是用户层面的,而对于车企层面,技术门槛低,增程式是包括混合动力以及纯电技术在内的三大技术当中,结构最为简单的。
当一项技术最为简单,而市场又能够接受,是不是过渡,能过渡多少年根本不重要了,开干就是了,先把钱赚到手再说。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菊花商业嗅觉上的敏锐,当所有的车企或是因为看不上,或是因为拉不下脸而沉浸在对增程技术的争议之时,他们二话不说就是拉着赛力斯开干。
大嘴更是从之前各种喷,转为各种夸,让赛力斯继尉来之后第二家吃上增程式大肉的车企。
从尉来到菊花,再到长安深蓝,零跑等等品牌的加码,以及小朋这样的新玩家准备入场,增程式车型的市场越来越大,价格覆盖了15万元至50万元区间,这已经不是所谓的过渡方案了,而是切切实实的主流了。
2022年,增程式车型占据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36的市场份额,年均复合增长超过100,预期到2024年,增程式车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提升至10以上,整体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老板你真的不去欧洲了?让我去的话行吗?”
一至六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260万辆,尉来以270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通过增程式的增长,也算是切入到了混合动力市场,撬动byd在混合动力市场的份额。
每卖出去四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尉来的,这个市场份额可能在外界看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对于檀锦程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年销量的提升一个级别,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投入必须再上一个台阶,从20
半年度营收超过去年全年在这几个行业里,并非什么特别新鲜的事儿,按照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营收超过去年全年的至少有七家。
而达到这个标准的准上市公司,也有好几家,拿原材料爆涨的锂电池行业来说,天齐锂业上半年度的营收相较于去年暴涨了508,半年度的营收几乎是去年全年的两倍。
而锦新时代与尉来集团都已经接近于这一标准了,包括byd也是如此,全行业的大爆发,这在a股甚至于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是比较难见的。
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爆发,几乎所有的人都吃到肉这种,还是互联网电商的爆发期吧?
不过这也只是新能源产业,除了尉来与byd这两家大爆发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以及像赛力斯这种快速成长的新势力品牌之外,其余传统厂商上半年的营收可都不怎么好。
绝大部分整车厂商的营收都是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到了燃油车的拖累,包括悦驰汽车在内的都受到了不小的拖累,不过对于尉来集团整体而言, 2022年上半年度的营收是喜人的。
新能源业务增速超过预期,10742万辆的整车销量,已经完成了今年销量预期的一半了,全年的企业战略正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考验就在今年下半年了。”
四月份沪市全面爆发的特殊事件,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走向,自四月份之后全国各地就陆续的爆发,延期的帝都车展最终还是取消了。
而蓉城,羊城等等国内重要的车展,要么延期,要么草草举行了事,下半年大部分重要的线下活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尉来自四月份帝都车展延期之后,就决定不再以集团层面组织参加车展。
新车的发布,大部分也是以线上的形式为主,至于说当地的经销商以及子公司,若想利用尉来的品牌参加展会,集团公司并不会阻止,但需要提前报备方案,若是出现方案不符合企业文化,引发舆论争议的营销,需做好应对措施。
“沪市那边的供应跟得上吧?”
“跟得上,我们优先把车型往沪市那边一些。”
新能源政策正在不断的调整,除了补贴会逐渐减少,回归正常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牌照的发放,从2023年1月1日起,沪市将不再发放混合动力的专用牌照。
对于像是北上广深出生以及生活的大部分人来说,牌照比一辆车贵属实是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以帝都与沪市最为夸张,新能源汽车的时间窗口,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牌照困难。
而一旦混合动力车型绿牌的停发,又将堵住他们一条获得牌照的路子,所以今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包括byd的d系列,星河系列以及l等增程式车型,成了沪市老百姓抢购的目标。
“那就行,等到明年再发布一款l系列,那这样的话咱们在l系列上的布局就差不多完成了。”
从不理解,被贬低式的认为依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来卖车,到处大企业陆陆续续的发布增程式车型,现如今就连死嗑纯电的小朋汽车都有增程式车型的计划了。
很明显的就是增程式热卖的逻辑各大车企已经搞清楚了。
从车型配置上来看,各价位档次的增程式车型电池容量通常在50度到100度之间,续电续航能力基本在150公里至300公里以内。按照国内车主日常通勤日均约50公里计算,增程式车型满足了90车主的通勤需求,完全可以当成是纯电车型来使用。
而长途续航方面,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也足以保证大部分人的高速通行,新能源政策的优惠以及路权增程式均能享受,驾驶体验上也能够兼顾纯电的平顺以及燃油的可靠。
在补能方面,虽然现在大力推行快充,国内充电桩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但是三四线城市以及老旧小区,依旧还是充电难,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在高峰期依旧是排队严重。
增程式车型对于充电的依赖性较低,即使没有充电桩,用户也可以直接加汽油,无需为充电刻意规划行程,这种不挑补能场景的特性,完美适配了基础设施不均衡,不完善的现实,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这是用户层面的,而对于车企层面,技术门槛低,增程式是包括混合动力以及纯电技术在内的三大技术当中,结构最为简单的。
当一项技术最为简单,而市场又能够接受,是不是过渡,能过渡多少年根本不重要了,开干就是了,先把钱赚到手再说。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菊花商业嗅觉上的敏锐,当所有的车企或是因为看不上,或是因为拉不下脸而沉浸在对增程技术的争议之时,他们二话不说就是拉着赛力斯开干。
大嘴更是从之前各种喷,转为各种夸,让赛力斯继尉来之后第二家吃上增程式大肉的车企。
从尉来到菊花,再到长安深蓝,零跑等等品牌的加码,以及小朋这样的新玩家准备入场,增程式车型的市场越来越大,价格覆盖了15万元至50万元区间,这已经不是所谓的过渡方案了,而是切切实实的主流了。
2022年,增程式车型占据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36的市场份额,年均复合增长超过100,预期到2024年,增程式车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提升至10以上,整体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老板你真的不去欧洲了?让我去的话行吗?”
一至六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260万辆,尉来以270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通过增程式的增长,也算是切入到了混合动力市场,撬动byd在混合动力市场的份额。
每卖出去四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尉来的,这个市场份额可能在外界看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对于檀锦程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年销量的提升一个级别,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投入必须再上一个台阶,从2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