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此百年国策在,移风易俗之事,三年可成矣。”



看着宋濂投来的欣慰嘉许的目光,常升并不为所动。



教育是一国大计,后世纵使要花费不少拨款,国家还是硬着头皮施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都有要将九年义务教育延长到十二年的说法。



大明要想强盛。



重武兴学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何况,宋濂这话,明显是有下文呢。



果不其然,宋濂态度一转道:“以标点引学争,重校经典,订立官学,倡经世致用之学风,老夫深以为然。”



“然以牌匾,立像为激励诱使大儒名士举荐人才。”



“老夫以为,此举欠妥。”



常升竖起耳朵恭请到:“还请宋师为学生解惑。”



宋濂思衬片刻道:“如将重校经典比作正儒学之根,经世致用之学风便是正儒学之心。”



“根正则心正,心正则行正。”



“反之,若根不正,则心不正,心不正,则行谬矣。”



“老夫之所以不赞同以牌匾,立像为大儒名士举荐人才之嘉奖,就是因为其有诱人行差踏错,追逐名利之嫌。”



“吾等需知。”



“能为功名利禄所诱者,必为功名利禄所累。”



“若掀起了这股攀比追逐之风,难保不会有人为了声名弄虚作假,蝇营狗苟,只为那一牌匾和立像的“臭名”。



“如此,百年兴国之策,便毁于一旦。”



这一刻,常升不得不为眼前的这个老人肃然起敬。



虽然他原本定下这样的策略,并没有打算将这样的手段一直玩弄下去的打算。



因为他同样深知。



凝视深渊的人,必然会被深渊所凝视。



人们制定制度之初,大多都是做到了公平的。



但再完美的制度,终究也躲不过人情世故往来和有心人钻空子。



后世有多少饱读诗书的教授,他们的学问难道不高吗?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职称待遇,不也干出了无数令人唾弃的抢论文,潜规则的丑闻么。



宋濂虽然受限于时代,并没有常升那般远见卓识。



但仅凭一颗公心。



便明锐的察觉到了这项临时制度对于人心向背的影响和隐患,并果断喊停,这份操行,实在无法不让人敬佩。



常升也诚心的请教道:“还请宋师教我。”



宋濂又斟酌了许久,这才说道:“我们的确无法禁止这种行为,我们只能尽量确保其他人在使用这种手段时,尽可能地秉持一颗正心,使之达到用之正则正的效果。”



“但牌匾、立像之事,绝不能再由朝廷出面。”



“至少不能成为定制。”



“倘若想让这些大儒积极举荐人才,又不急功近利,必须将他们着眼所争的一时之利,引为争一世乃至万世之名。”



“所以,老夫以为,朝廷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摆烂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摆烂候并收藏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