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臣乃奉旨而来,万万不敢作揣测之言……”杨廷和紧绷着脸,犹豫了片刻,终于应道。



朱厚照轻叹一声:“老杨,你何须如此执拗呢。好吧,那孤再问,你可知孤的课业如何?”



“殿下,虽然臣往日不甚了了,但如今已大致知晓。”杨廷和听得神情一松,似乎信心十足。



在朱厚照的示意之下,杨廷和继续道:“殿下自三岁出阁就读,以《尚书》始读四书五经,未经数年,四书五经均能倒背如流。”



杨廷和所说的四书五经,都是儒家著作。其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而五经则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四书五经的内容可真不少,总字数应有数十万之巨。



“不仅如此,殿下连《资治通鉴》和《贞观政要》亦能诵读如流。”杨廷和继续道。



作为大明储君,其实只要读《尚书》、《大学衍义》、《资治通鉴》和《贞观政要》这四部经籍即可。



若学有余力,可选读四书五经中的其他经籍,以及阅览历朝史书。



据上一世的史书记载,即使那四部储君必学的经籍,原主到登临大宝之时仍未读完。



那三位顾命大臣可急红了眼,遂为他定制学习计划——日讲仪注,要他将《尚书》等儒家著作补读完。



但原主在刘瑾等宦官的“蛊惑”下,对枯燥无味的经籍早已厌烦不已,又怎学得进去?



顾命大臣越这般“谆谆教诲”,原主愈加宠信身边的宦官,最终朝臣们眼睁睁地看着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得势,权倾朝野。



但这一世,早已被后世灵魂取而代之的朱厚照,当然不会让这幕重新上演。



其实这些经籍并非一无是处,取其精华即可,故而两世为人的朱厚照表现得甚为积极,以三岁之龄便主动出阁就读。



对于普通孩童来说,两三年内,就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是不太可能。



但他朱厚照不是一般人,或许是穿越的原因,这一世过目便能成诵,各种书籍对他而言,只是字数的多寡罢了。



朱厚照嘴角一抿:“看来你昨日还真探听过。老杨,不知孤与你相比如何?”



杨廷和听得脸色一变,满脸惊恐,躬身连连作揖,道:“臣惶恐。殿下乃国之储君,臣断不敢,也绝不能与殿下相比。仅殿下的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臣就万万不及。”



在昨日迈进文华殿之前,杨廷和对朱厚照课业是心存怀疑的,觉得多半言过其实,他不相信未及总角之年的朱厚照已通读经史。



但拜谒徐溥徐阁老之后,他就彻底颠覆原有的想法。



朱厚照微微一笑,道:“老杨,既不与孤比。那徐先生呢,你比之何如?”



杨廷和知他口中的徐先生是指徐阁老徐溥,心中更无奈,暗道,汝为储君,吾为臣,怎敢和汝并论?但如今把徐阁老摆出来,又是何意?他是内阁首辅啊。



杨廷和迟疑了片刻,终于应道:“臣惶恐,臣实难望徐端公之项背……”



“好吧,孤不为难你了。孔圣人曾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老杨,那何为师者?”



杨廷和愕然,什么意思?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厚照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晚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晚造并收藏厚照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