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何为师者?如此显浅的问题,不都人尽皆知么?



尽管不明白朱厚照为何要这般问,杨廷和仍恭敬地应道:“殿下,昌黎先生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哦,孤今日便有甚多疑惑,不知老杨你可否为孤解惑?”朱厚照微微一笑。



“殿下请讲。”杨廷和躬着身应道。



“《武经总要》和《武经七书》,你可曾读过?”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汇编,并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共七部。



自北宋后,这套兵法丛书便是武学必读书籍。



杨廷和摇了摇头,道:“殿下提及的均为武学典籍,臣虽有耳闻,却未曾览阅过。”



“那你可精通骑射?”



“臣能骑马,拉弓射箭只能十中一二。”



“刀枪剑戟可会?”



“臣不会。”杨廷和也不虚言。



“天文地理,岐黄之术,又如何?”



“……”杨廷和嘴角动了动,终究没有发出声音。



“也没涉猎,是么?”朱厚照已替他回答。



在杨廷和的默认中,朱厚照摇了摇头:“那老杨你到文华殿来,传何道?受何业?解何惑?”



“……”杨廷和满脸错愕。



“古人曾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各类典籍、历朝史书,孤读过不知凡几。”朱厚照又道。



少顷,朱厚照更指了指挂于墙垣边的满布字迹的宣纸:“就如习字,难道孤如今仍要他人教怎样落笔、如何行笔和何时收笔不成?”



杨廷和无言以对……



---



再次将杨廷和“赶走”,朱厚照却没太在意。



按大明的选人用人准则,杨廷和确实是人才,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理应有其用武之地,朱厚照对此亦不否认。



不过,朱厚照不会让他成为自己的老师,名义上的也不行。



上一世,朱厚照看过一些野史,曾提及到原主的英年早逝就与杨廷和有关。



如今他已化身朱厚照,又怎可能给机会杨廷和接近自己?



而这一世,他更早早与杨廷和结下了“梁子”。



他三岁时想出阁读书,欣喜不已的弘治皇帝,趁经筵讲读把他带到文华殿,向众臣子提起此事。



弘治皇帝这般做法,多少有些炫耀,其实并非要征询众臣同意与否。



虽然大部分臣子均附和,还赞朱厚照敏而好学,但杨廷和在内的数人,以朱厚照年纪尚幼为由,力劝弘治皇帝莫着急,还道如出阁读书,即为“揠苗助长”等等。



弘治皇帝听了虽然口中没说甚么,但心中自是不痛快。



翌日,弘治皇帝已敕令内阁首辅徐溥定下朱厚照出阁读书的礼仪,同时挑选讲读官,那些劝阻的臣子都被排除在外。



见杨廷和身影完全消失了,朱厚照才指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厚照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晚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晚造并收藏厚照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