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原贞前脚刚走。



汤胤勣等人哆哆嗦嗦进来。



冻了一晚上,都感冒了不说,脸也丢干净了。



写的诗未必流芳千古,赤.条条挂一宿,绝对够吹一辈子。



“感觉如何啊?”朱祁钰脸上带笑。



汤胤勣眼泪直接流出来了。



“把画呈上来。”



太监呈上来一幅画,是宫中画师所做。



七大诗人午门一游图。



汤胤勣七人崩溃大哭,这是哪条狗画的啊?为什么用写实的方式画啊?



又不是仕女图,你画这么详细干嘛啊!



连根毛不放过。



景泰七大诗人赤条条被挂在午门上,小鸡迎风飘舞。



老脸没了不说,后世人要嘲讽他们一辈子。



“啧啧啧,画得不错。”



朱祁钰品鉴一番,给他们自己看:“你们看看,哪里需要改,朕让画师再改一改。”



全都得整改,太篁太暴力!



求求您撕了吧。



汤胤勣这辈子都不写诗了,再也不写了,太他娘的折磨人了。



“都很满意?”



朱祁钰啧啧称奇:“苏平,看看你,人老了,毛都白了。”



苏平想日画师的娘!



还带颜色的,是什么鬼!



“让画师把各位的尊姓大名都标注上,省着后人不认识。”朱祁钰笑着让人收起来。



您就直接把我们钉在耻辱柱上得了。



七人都露出生无可恋的表情,回去后,集体自杀吧。



“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朕跟伱们开个玩笑,以后当知,如何尊崇君父?”



“草民等知之!”汤胤勣等磕头。



再不知道,下次估计就是玩更刺激的了。



“以后留在宫中伺候吧。”



朱祁钰不逗他们了,正色道:“尔等都是诗才,散养在民间实在是浪费了。”



“朕欲重修景泰朝以前的诗词歌赋。”



“整理永乐大典中的诗词戏剧部分。”



“誊抄后,再收入永乐大典后时代的诗词歌赋。”



“然后刊刻出来,售卖给天下人,劝天下人读书。”



“学习的时候,朕也希望你们写出脍炙人口的诗篇。”



汤胤勣等人都傻了。



本以为皇帝如此戏弄他们,然后就把他们杀掉。



却没想到,皇帝竟然要重修永乐大帝中的诗词部分,加入今人的诗词。



这是千古盛事啊。



“陛下,这……”



“怎么?真当朕是无道昏君?”



朱祁钰冷笑:“朕是昏君的话,这世上还有明君吗?”



“永乐大典,亘古难寻。”



“但如今却束之高阁,天下有几人读过?”



“朕不怕你们笑话,朕都读不进去。”



“朕公开皇家藏书,自然也要公开永乐大典。”



“知识是需要人学的,为往圣继绝学,自然需要人先学、后创,才能弘扬文化,推陈出新。”



朱祁钰道:“你们虽有诗才,但却无李杜白李苏辛之能。”



“朕给你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等你们将诗篇写完,说不定也能写一首,传世诗篇。”



汤胤勣等人略有激动,磕头在地:“臣等不敢和仙圣媲美,只求能一睹仙圣芳颜。”



“怎么?这点小辱就受不了了?”



看得出来,他们情绪不高。



朱祁钰冷笑:“司马迁不比你们才高?受了腐刑,照样编纂史记。”



“你们要是连这点耻辱都受不了,干脆抹脖子自尽吧。”



“自尽之前,把你们写的那些垃圾都烧掉,不要污染后人视听。”



“天降大任,些许耻辱算什么?”



苏平、苏正对视一眼,叩首道:“草民愿意既往圣绝学!钻研诗篇!”



蒋忠咬咬牙:“草民也愿意!”



陆陆续续,都磕头。



“你们想要脸,就写几首传世诗篇,找回颜面!”



“以后就在这里办公。”



“当个什么官呢,挂在国子监,担任教授。”



教授是九品官。



朱祁钰斟酌道:“编纂成书后,挑出一些脍炙人口,又简单易懂的诗词,给孩子做开蒙用。”



“你们不止可以写诗写词,闲来无事,也可写一写、戏剧。”



“对了,民间若有人才,可随时举荐给朕。”



“草民等谢主隆恩!”汤胤勣等人只能谢恩。



朱祁钰完全是恶趣味。



他对这些大才,没什么尊重的意思。



汤胤勣等人小心翼翼道:“能否求陛下一件事?”



“跟君父讨价还价?”朱祁钰眉毛一挑。



把几个人吓尿了,连说不敢。



朱祁钰知道他们被吓破胆子了,便问:“何事啊?说来听听。”



“等诗册编纂完毕,能、能否将此画还给我们?”汤胤勣一提就哭。



朱祁钰却忍俊不禁。



太有意思了。



“朕答应了,去吧。”



朱祁钰枯坐在武英殿里,喃喃自语:“这么大的宫殿闲置,着实浪费。”



“东西暖阁用作抄录诗书的地方。”



“这座大殿呢?”



本来可以用来做皇子读书用的。



问题是等他皇子长大,要等几年。



“暂时设做藏书阁吧。”



朱祁钰想不好,干什么用。



又坐了一会,便乘坐御辇,回了养心殿。



开始处置政务。



正月十六,是过年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七,京中的鳌山灯、挂彩等等都要撤掉了,年也就过完了。



天下恢复正轨。



而在南京。



都知监的番子陈舞阳,在南京过的新年。



陈舞阳是许感的外甥,许感在宫中站稳脚跟后,派人回老家找亲人,却只找到了外甥陈舞阳。



他的哥哥姐姐,在正统年间就因为饥饿去世了。



所以,他就把陈舞阳接来京师,把他养大。



这些年,陈舞阳和许感相依为命,在宫外帮衬着。



那时许感地位也不高,只是个小太监,给他找了个杂役的活,勉强活着,互相扶持着过日子。



直到许感在景泰八年,被皇帝重用。



组建了都知监,他才把外甥陈舞阳提入都知监,占据要职。



陈舞阳吃过苦,更知道幸福来之不易,所以他卖力做事,这次是他第一次独当一面。



他在南京呆了二十多天了。



正在整顿南京皇宫,在南京紫禁城里招募好手。



做这件事的是苗贤。



苗贤是都知监老人,乾清宫太监出身。



他比陈舞阳先到一步,负责抓捕宣德朝埋下的钉子。



陈舞阳是后到的。



招募人手的同时,陈舞阳对请客喝酒,是来者不拒,天天沉溺在勾栏瓦舍之中。



本地士绅一看,就知道陈舞阳是志大才疏,贪财好色之徒。



渐渐地,也就放松了警惕。



上元,元宵。



喝得烂醉如泥的陈舞阳,忽然从床上翻身而起。



怀中玉体横陈的女人娇啼一声,被陈舞阳推开,下了床,从桌子上取了酒。



“大人,您要去哪呀?”



女人觉轻,陈舞阳动了,她就知道了。



也爬起来,双手环住陈舞阳的脖子,身体挂在他身上。



陈舞阳歪头看了她一眼,语气平和:“再喝几口。”



这女人是头牌花魁,但却是探子。



安插在他的身边,负责探听他的情报。



忽然。



他转过身,一把捏住女人的嘴,将壶口塞进她的嘴里,使劲往里面灌:“你就好好喝吧!”



“哦……咳……咕!”



女人挣扎,但陈舞阳翻身,将她按在桌上,用胳膊肘抵住她的喉咙,酒硬往里面灌。



咕噜,咕噜!



女人被呛得脸色潮红,不停咳嗽。



一壶酒干了。



陈舞阳发出哈哈大笑声,把空酒壶一丢,再拿起来一壶,前半夜喝剩的酒,全部灌进女人的嘴里。



咕噜咕噜!



酒精麻醉了神经。



她很快就昏昏欲睡了。



陈舞阳灌了三壶酒,把她丢到床上去,然后换上衣服,推开窗子。



此时已经是后半夜,但节日欢庆的气氛仍在弥漫。



但青.楼外没有什么客人了。



陈舞阳回身,将房门插上,吹灭了蜡烛。



然后如幽灵般从窗户翻下去,踩着瓦片,借力从墙边溜下去,双脚着地,却觉得脚被震得有点麻。



陈舞阳今日一身公子哥打扮,戴着文人冠帽,手里拿着折扇。



严格算,现在算正月十六了。



但还是元宵节。



南京沉浸在节日喜庆气氛之中,各家猜谜的摊子还没散,卖花灯的也在叫卖。



路上行人成群结队,虽不如前半夜热闹,但也比平时强。



“小哥,你有多少只花灯?”陈舞阳停下脚步,在一个花灯摊停下。



“公子,今晚虽然生意好,但我娘做了很多花灯,剩下不少呢,您要是买的多,可以便宜点。”



卖花灯的也就十五六岁。



陈舞阳估摸着有十几只花灯。



“本公子都买了,你能帮忙送一趟货吗?”



卖花灯小哥显然没想到,后半夜了竟碰上个大主顾:“能的能的。”



陈舞阳从怀里摸出块银子,丢给他:“送去鼓楼旁侧的尹家别院。”



“哪个尹家?”



卖花灯小哥纳闷。



“可知尹辉?”陈舞阳笑道。



卖花灯小哥吓了一跳:“可是含山公主的长孙尹辉?”



“你个卖花灯的小哥,竟知道含山公主?”



含山公主,是太祖皇帝第十四女,至今还活着呢。



嫁给了尹清。



和尹清生了两个儿子,尹勋和尹玉,长子尹勋娶了上一任魏国公徐钦的幼女。



尹勋和徐氏,生的孩子,就是尹辉。



是含山公主的嫡长孙,也是当代魏国公徐承宗的亲外甥。



就凭这个身份,都能在南直隶横着走。



“这、这花灯是送给尹府的?”



卖花灯小哥明显局促不安:“人家高门大户的,能看上咱做的小玩意儿吗?”



“公子,这生意小的不做了,不做了。”



他把银锭还给陈舞阳。



尹家可霸道,他可不敢做尹家的生意,万一鸡飞蛋打,得不偿失。



“罢了,你不送也可,把这装货的小车按市场价卖给本公子,本公子亲自去送。”



好说歹说,卖花灯小哥才答应。



陈舞阳这身打扮,根本不能推车。



就花钱雇卖花灯小哥帮忙运送。



“不敢收钱,不敢收钱了,已经收的够多了。”卖花灯小哥坚决不要钱。



路上,却打探陈舞阳和尹家什么关系。



陈舞阳打量那小哥几眼,笑道:“瞧你这干活的麻利劲儿,不是推车卖货的吧?”



卖花灯小哥脸色微变:“在下家中贫困,娘亲糊的花灯,在下出来售卖,赚点零用钱,补贴家用。”



“母亲希望在下能继续读书,但家里太穷了,还是负担不起读书的钱,在下就想着不读了。”



陈舞阳笑而不语。



能说出含山公主的人,可不是市井卖货郎。



到了尹辉别院。



尹家家大业大,作为尹家的长孙,尹辉自己就有几座别院,这是很显赫的一座。



尹辉昨晚上招了很多扬州瘦马,搭台唱戏,唱的是京中传出来的新曲。



教坊司的各种小曲、小调,得到全国权贵的青睐。



又花钱在鼓楼上放烟花。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萧蓝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萧蓝衣并收藏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