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的中关村,如果从肉眼上看,其实是看不出什么高新园区的样子的。



中关村以前啥地方啊?



说白了就是1老城区。



这里曾是1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墓岗。明清时期不是管太监为“中官”吗,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跟公主坟差不多,后来当地人觉着不好听,外加上清朝那个时候8旗子弟逐渐泛滥,实在没地方住的穷8旗们就在这1片起了居,后来就渐渐叫成中关村了。



附近很多地名都与太监有关,比如中关村东1站地叫保福寺。明万历年间太监们在此集资兴建,取福寿之意。3十年代的时候因为年久失修塌了1半,建国之后保福寺变成了小学,就只有几个老师和少量的学生。后中国科学院在此建宿舍,大量的科研人员子弟无处上学就把保福寺拆了,重新建新校舍,与保福寺小学合并,建立了中关村小学,就是现在的中关村1小。



直到了8十年代初,下海热潮在中国大地上刮了起来,1批批科技人员下海经商,这地方才真正有了人气儿。



奠定了中关村基础的,是85年那会儿。当时从中科下海的第1批人在中关村搞起了第1批技企业,这49城里才拥有了“电子1条街”的名声。



中关村最出名的人是陈春先,而最知名的公司是“两通两海”,也就是信通、4通、京海、科海,它们的创办人无1例外都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



不过到了这儿,其实中关村也和高科技没啥关系。因为这些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其实说白了都是倒腾电脑和硬件的。



就比如后来被称为国贼的柳川至,创办的联想在当下也算是高科技企业,可是往实在了说,那不就是个卖组装机的2道贩子么?



直到后来中关村这边因为庞大的电子市场,吸引了1批搞软件研发的,比如曾经搞出了汉卡的史玉柱这类人,中关村才有了那么点高新园区的意思。



说app——-p



只是在当下,从表面上看去这还是个大型的电子硬件批发0售市场。



到处都是低矮的小楼,1个个斑驳的2层小楼上挂着日后可能人们会很熟悉,但是现在看上去就跟黑中介1样的公司牌匾。



街道两旁政府为了扩宽道路,将本来的大树都给砍光,光秃秃的街面上,树桩子都还没来得及拉走。



而道路两旁彩钢搭建起来的小门市,则是琳琅满目的挂满了服务项目,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小屋里能干什么似的,写满了诸如“486系电脑全市场最低价”“大屏幕显示器报价”“打印针,墨盒专卖”“编程器,单片机”“配件维修”等大字报。



整条街面上唯1还能称得上排场的,也就只有刚刚开张不久的中海电子大市场。



不过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诺大的商场人来人往,秋老虎的大热天里就跟菜市场没什么区别。



随处可见推着手推车送货发货的电脑贩子,以及手里拿着大蒲扇,在商场大门旁边等着开发票的商户。



站在电子大市场的街头,看着这热闹,跟高大上和高科技完全不搭噶的景象,赵天成的喉结骨碌1下。



“行了赵市长,咱们要是想逛中关村的话,怎么着也得从这边开始。”



掐着腰,站在那台崭新的a6旁边,李阳戴上了王4化随车附赠的雷朋眼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重生之骄阳似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显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显昱并收藏重生之骄阳似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