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是他段思廉借兵。



这样,一旦最后宋军反悔,只会遭来山民无休止的骚扰。



宋军是厉害,但西北才是宋国的大患,不可能大军一直留在大理



能做到大理的王,又是在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做王,段思绝非易与之辈。



这愣了,都愣了,还发愁怎样提出这做法呢,段思廉居然自己提出来了。



再一想,都能想明白了。



这段思廉,很明显想多了。



“这个这个问题,段王可以与政事堂商讨出个办法来。”



赵曦的这话,这表情,这说话时的犹豫和不确定,让段思廉不由的咯噔了一下。



难不成宋国真有吞并大理的想法?



宋国太祖曾说过:江山止于大渡河



这吕惠卿倒还真有点意思。



吕惠卿也知道,他应该入了官家的眼了。



官家亲政,除了潜邸旧属,就是执宰重臣,国朝太多的臣工,官家是不了解的,也不知道各自有什么能力。



能在这时候让官家记得,有一个做事的印象,对于吕惠卿来说相当重要。



而这一次,他算是得到了。



若这一次,自己这能把官家的五项原则全理顺了吕惠卿都能想象自己的前程,估计他可以不用王介甫的提携。



早些年,吕惠卿拜见王介甫,有仰慕王安石在士林名望的成分,同时,他知道像王安石这样特立独行的官员,迟早会一鸣惊人。



他有意搭上王介甫的车。当然了,两人在改变国朝现状的方向上是一致的。



现在嘛吕惠卿觉得,只要他把大理这事做成了,即便还不能进入政事堂,那也只是个时间和资历的问题。



段思廉走了,去跟政事堂商量怎样发布诏令了。



赵曦临行前,专门提点了富弼一声,让这个吕惠卿全程参与。



这是个有手腕的人,并且目的性很强。



赵曦不在乎,有目的才更容易掌控,反倒是像欧阳修、司马光那一类的,除了钻牛角尖的劲,和在士林中的威望,真不好找弱点。



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还站在圣贤的肩膀上指责你想多了,不想了。



接下来,想一步步照自己的意思拿下大理,估计还有的烦。



“段王,你这是陷我吕惠卿于不忠呀!”



刚回大理段氏那个n的王府,吕惠卿就开始抱怨了。



“工坊城是何种地方?你不知道,可以到整个汴梁打听,那是重过大内之地。”



“我吕惠卿如此费心待段王,可段王又是如何回报我吕惠卿?见陛下?段王这就是去告御状了!”



“段王若不喜吕某馆伴,大可奏请官家,换了就是了,何苦多此一举?”



说的那叫一个真诚,连吕惠卿自己都有点相信了,神情、语气相当的到位。



“吕馆伴见谅,见谅啊小王唐突了,实在是忧心大理之现状,更不想因山民乱为而坏了与上国之情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