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赵曦只是在看着,从段思廉进来时的悲壮,到最后变成了悲怆,赵曦都只是看着。



看段思廉的表演,看自家这些臣工的表现。



司马光和欧阳修应该是真的感性,甚至感性到了迂腐的程度这就是俩文人,做不得宰辅。



富弼圆润,有韩琦和文彦博出面,他倒是像个旁观者。应该是对这场景一清二楚吧。确实是宰相的最佳人选。



韩琦和文彦博之所以出声,角色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内心努力构建自己为国朝思量的屏障,从而坚定朝堂的决议。



倒是那个吕惠卿,位卑,尚不够在这场合出声的地步,偏偏他好像很不屑就是不屑,不管是对段思廉,还是对臣工,这种不屑很让人寻味。



“段王多虑了!我大宋从来不嗜杀,也无意要在大理杀成血流成河。”



“大宋派兵,是要歼灭大理的叛军,而不是让大理千里无人烟。当然,大军在外,若被袭扰不断,就很难做到秋毫不犯了。”



得赶紧拉回来。这时代的文人有个毛病,只要扯开什么事,就肯定扯个没完。



就连司马光和欧阳修都开口了,开始扯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从上古分封,一直扯到前朝节度使真佩服他们的联想力。



赵曦不得不赶紧拉回来,打住他们显摆渊博。咱就事论事。



在实力面前,理由都是次要的。



“上国皇帝陛下,可是说大军不会残杀无辜?”



“自然!我大宋乃仁义之国,礼仪之邦,岂可做那等天怒人怨之事?”



“不过,我大宋遵循一个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就是说,没有抵抗就没有杀戮!”



赵曦感觉这话有点熟,很自然的就秃噜出口了。



段思廉知道,这应该是宋国的底线了。



可他更清楚自己的子民,怎么会不抵抗呢?



大理是在逐渐汉化,可毕竟那还是蛮夷之地。就是他们段家、高家、杨家等家族,也不过是白蛮,只不过是汉化程度高一些。



可整个大理,乌蛮比白蛮更多,占据的地盘更大。



对于中原,虽然不至于仇深似海,可几代征战,绝对不会有太好的印象。



高氏谋反可能没人掺合,可宋军入境,大理成的乌蛮都会掺合的。



而宋军已经不再是早年的宋军了,山民却还是那个山民。



他都能想象到,那些山民,拿着自制的弓箭,抓着梭标,被一轮又一轮的火炮炸的粉碎



“上国皇帝陛下,诸位相公,不知上国大军,可否同意让我的亲兵入大理,并昭告我领地内的首领,不要对宋军敌对?”



就等你这句话了!



不否认,段思廉也是在试探,试探大宋是要灭大理,还是真的平息叛乱,亦或是还有其他目的。



如果宋国同意自己的亲兵入境,并允许自己以大理王昭告领地的首领,就意味着,宋国还认可自己是大理王,自己以后还有可能回归大理,不至于被宋国圈养了。



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的昭告,是告诉他领地的首领,以及对他友好的部落,宋军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