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应该不再存在成建制的北辽残兵了。至于那些游兵散勇,就看汪洋的南京道子民,能不能在特定的诱惑下,完成最终的清剿了。



这时候,大宋的前线朝廷,开始酝酿下一步越过燕山的进攻目标了。



“报······”



多久没有这样的急报了,一时间让整个中军宫帐都静了下来。



“报······奉化州驻防队伍急报,昨日,有近三万北辽骑兵通过奉化州境内,向北进军。该北辽骑兵均为一人双骑的配置,并未对我奉化州发起攻击。”



“考虑敌我双方的战力悬殊,奉化州驻军并未出击,只是固守奉化州城。”



传令兵后面的话,没多少人往心里去。奉化州留守的驻防军不足三千,就是一种宣示主权的意思,并不需要他承担截杀北辽残兵的任务。



特别是这种成建制大批队伍。



所有人都在想,这部分北辽精锐骑兵的出处······



“北辽还是有高人呀!”



赵曦看着整个南京道的沙盘,由衷的赞叹。确实,有这样的奏报,再结合整个南京道的沙盘,赵曦不难想到事件的始末。



人家很聪明,根本不攻击大宋的驻军,纯粹就是路过。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敌意,还能避免大宋的烽烟传讯,以至于招来大批宋军的围剿追击。



“在河北道战场开始之时,人家瞅准时机退出战场。当我方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中军混战和析津府的收复时,导致西面各路大军出现空档······就这里,逐鹿山。”



“随便找一个山坳隐藏,等待我方大军在清剿······思路清晰,时机抓的巧妙!”



赵曦在评论,几乎是还原萧垯不也的逃窜过程。只是,这感觉让整个中军宫帐里很不爽。



整个河北道大战,基本上是围三缺一的包围圈。说白了,大宋没法把北辽南京道的东北方向也布置兵力,也就放开了东北方向的出路。



这也是接下来朝廷继续出兵的方向。



可谁曾想,北辽会有人钻出大宋的包围圈,还是西北军、云州军、蔚州军三路大军的西北方向。



“官家,西北方向的将领失职了!”



倒不是推卸责任,只是有感而发。整个包围圈各司其职,在谁的防线上出了问题,自然就是谁的责任。



“不存在失职。当时的情况时,中军下达了必须按时形成包围圈的命令,北路的西北军和云州军,作战的重点是向东北进发,清扫析津府北边的所有障碍。”



“在大战开始,也就是北辽阵线混乱之时,北路军需要全线向北,拦截北逃的北辽大军。”



“而也是这时候,北路军已经没有了防御西线的职责。这一次出现纰漏,责任不在北路军。”



章惇很讨厌文彦博那种有事没事追究责任的措辞。怎么说呢,应该是新一代的将领,亦或是新一代的文臣,很不习惯这种有事就在背锅人的做法。



但是,近三万北辽逃兵穿过奉化州,也确实是西路出现了问题。章惇不得解释整个过程。



背后的话就是:责任在前线指挥部。



赵曦压了压手,制止了文彦博想继续争论的意愿。然后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