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他只需要在大朝会的最后一日,看到大朝会有签订责任书的议程即可。



剩下的就是内阁大臣需要做的事了。



赵曦自即位以来的施政风格,基本上在朝廷,在内阁大臣中已经形成了,那就是沟通。



如今,当官家抛出责任书时,内阁大臣也同样选择了提前沟通。



主要是,这一次大朝会的各项议程推进,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让内阁大臣也更加认同了官家提前沟通的做法。



分组讨论的最后时刻,内阁大臣再一次分散到各分组中……



“诸位同僚,朝廷责任书的事宜,咱们工坊城是否要签订,需要诸位商定。”



富弼离开工坊城的讨论组后,王陶带着工坊城的各位主事离开了工部的讨论组……在分组讨论时,工坊城是与工部同组讨论的。



“朝廷责任书只针对工部,我工坊城即便有意签订责任书,势必需要协调工部的主官。官家曾有言,做事容易协调难。工部未必敢承担这份责任!”



李诫跟工部打交道最多,也真的了解工部那些官员的腐朽,跟工坊城的风气是两回事。



“责任书试行,又是自愿性质,可以看出这是官家推出,而内阁大臣并不情愿推行的事。这时候,工坊城应该率先响应!”



“至于工部如何,工坊城需要在意工部吗?王城主同样是议政!况且,工部七成的政绩,基本靠工坊城来担负,只要咱们工坊城主动,相信工部不介意借咱们的风。”



申天赐纯粹是被官家带着做到国朝高官的,在他心里只有官家。只要是官家有意做的,在申天赐看来,工坊城就该无条件执行。



“工坊城自上一次推广新产业以后,这些年再没有大范围扑买工坊城的新产品。咱们有底蕴。再有一次推广,工坊城完全可以大幅度提升各项指标。”



“城主,其实对于工坊城,具体化责任书不难,完成责任指标也不难。下官以为,工坊城完全可以以工坊城为主体,直接与朝廷签订责任书……”



工坊城是官家的自留地,这确实是事实。



韩缜离开了,薛向离开了,如今是王陶任城主,入选议政的苏颂和沈括不说,以李诫、贾宪、申天赐这些具体主事,都是因为官家而得以改变命运的。



在工坊城,唯有官家的意志才是工坊城必须遵行的。



在这一点上,别说是王陶出自潜邸,即便是新调来城主,也无法改变这样的现状。



工坊城是一个以能力为尊的地方,这种能力并不是说文采,也不是说出身,而是在工坊城整个产业同的认可。



就比如现在,虽然有商讨,但是所有人都盯着苏颂来定论。(4/4)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