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曦现在已经脱离了跟朝臣辩驳的境界,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到了自己随便一个想法,让臣工揣度的程度。



所以,王安石这番话是真的相当的合事宜。



赵曦再一次看向富弼…~他是首相。



“官家,王内阁所言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老臣以为,责任书尽量不明确指标任务,不对地方州府强令,并且要在朝会上明示本年责任书为试行……”



“官家,朝廷的五年规划,都是有相关内容的,臣担心因为责任书的出台,会给地方州府造成朝廷以此评价官员的误解,从而导致地方州府在推行朝廷政策时,急于求成,从而影响民生。”



内阁大臣看来都有些误会,其实,从赵曦的本意,并不是就要在这一次的大朝会,就把国朝的机制完美了。



他的目的,其实就是一种理念的传达,说白了,就是提供模式或者说模板,然后在具体推行中逐渐完善。



经过年磨合,能让这种模式成熟,并在国朝熟练运行,他可以确定,国朝上下可以形成真正大一统朝廷集权的体制。到那时,才能发挥集中全国朝办大事的情况。



不管是王安石的建议,还是富弼的担忧,从本质上并没有脱离赵曦推出责任书的意义和指向。



“责任书推出有点仓促,朕也无意将责任书在这一次就正式推开。这就是做一个引导……”



“诸位臣工,朕的意思,本次朝会责任书的方式要推开,但是,不作为国朝所有州府衙门的固定议程。”



“朕以为,这一次大朝会,责任书作为补充议程,或者说州府和衙门加分项,让地方州府郡县或朝廷各衙门自愿认领与朝廷签订责任书。”



“如此一来,既可以推开责任书的模式,同时也有激发臣工上进心。有了自愿的选择,又是加分项,不作为固定目标任务。如此,不会因臣工为完成朝廷任务指标而强行摊牌,影响民生。”



不说仓促的原因,从符合实情谈起,赵曦也不可能在这样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强行推动一项措施。这与他循序渐进改变国朝现状的宗旨不符。



赵曦说完话,似乎听到了内阁大臣那一声的松气……至于吗?赵曦不认为他能对内阁大臣有如此大的压力。



或许,他们太求稳了,生怕有太多的变数。



国朝有了大改观,所有的一切得益于这些年的新政。同时,这样的成效也让朝臣不敢轻易去作改变。



之前所有的新政,赵曦都是经过沟通,然后潜移默化的渗透,最终得以实现。



即便是借王安石的口,也是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反复几次,逐渐让朝臣接受后,以一个相对均衡的成稿推出。



而这责任书…~说起来仅仅是签订的形式,其实,责任书跟军令状是接近的,最起码对于朝臣们是这样。



“官家,责任书具体指标如何确定?”



责任书来源于五年规划,比如,涉及到产业发展的进步,涉及到役兵招募的数量,涉及到税入增加等等……



“具体指标由各衙门和地方州府郡县自行确定。当然,这应该基于他们近几年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有提高,有进步,有改善,才能体现责任书加分项的意义。”



随后,赵曦便不再过问了,只是将此事交于内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