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少了。



可是钱桂荣不干,非得要二十块钱,往厂领导处反映张雨冰不顾家。



厂领导找张雨冰谈话,蔺箫让张雨冰什么也不要怕,领导不至于那么不讲理吧?



连队领导找她谈了一次,张雨冰就拿出寄钱的单据给连队长看了,连队长也没有说什么。



在钱桂荣的一封一封的信催促下,张场长又找她谈话,张雨冰对张场长说了家里的情况,张场长也没有说什么。



以后钱桂荣再给农场领导来信要钱,场领导再也没有找过张雨冰,此事就这样了之了。



钱桂荣也没有找来。



总算消停下来。



农场的日子跟农村的没有什么两样,就是地多有机器。



出了张雨冰他们这一个县的知青外,这里多数是上海知青,按劳取酬的年代,不好好劳动是不行的,农场和生产队一样,也是经常干包活的,包活是论多少计酬的,可是这里是按月发工资,计件也就是让人可以早干完早收工。



由于钱桂荣闹得大军都注意到了张雨冰这个知青,张雨冰并不是好出风头的人,这下子就传的沸沸扬扬,很多人都注意到张雨冰,一个月四封不对的来信在连队传的沸沸扬扬。



连队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在东北建设国营农场,全国各地的青年官兵、知青响应号召,来到北大荒开荒,成了这国营农场的第一批职工,从此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



东北农场,有一排排整齐坚固的平房,红砖墙,蓝窗户。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装上厚厚的棉门帘,烧上暖暖和和的大火炕。



当时他们初到北大荒,没有路,大片大片的荒草有一人多高,置身其中时常会迷路。再和如今物产丰富、人们安居乐业的北大仓一比,其中倾注了一代人多少的心血可想而知。



这里的连队,就是村落。数个连队拼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农场。



其实跟农村没有什么两样,八卦照样多,这里的知青不少,知青也不与农户深交,才来几个月的张雨冰跟村落的人并不熟,让钱桂荣这样一闹,张雨冰就算出了名,见到张雨冰的就会私下议论。



认识张雨冰的青年也是多了起来。



上来十几个追求张雨冰的。



蔺箫站出来了,对她们说道:“我已经定亲了,是当兵的。”蔺箫以为这样说他们就会退堂了,是军婚,这个时代谁敢破坏军婚。



一下子就打退了几个,还有几个坚持的。



春种忙完了,就到了晚春,除草是很累的活,全员的出动,一下子就是几个月



这就到了夏天了。



夏天一到,连队里各家各户种在篱笆院外、马路边的波斯菊都陆续开花了,随风摇曳,顾盼生姿。整个连队像是花的海洋,被各色鲜花包裹着、点缀着。蜻蜓们或着一袭红衣,或挥着美丽的花翅膀,围着花朵翩翩起舞。



东北的昼夜温差大,夏天的中午能达到30℃,但太阳一落山,凉意便开始慢慢袭来。吃过晚饭,人们集中到场部扭扭秧歌,或三三两两聊聊家常。孩子们在昏黄的灯光下嬉闹,等玩累了,回家很快便可以入睡。



东北的夏夜是需要关窗、盖被睡觉的。而且盖的是棉被。这样才不至于在睡梦中被冻醒或冻感冒。大夏天盖棉被,舒服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最佳咸鱼翻身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香椿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香椿芽并收藏最佳咸鱼翻身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