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你一声“同年”不过分吧?



有了这重关系,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以后咱一起在官场上纵横捭阖,遇着什么事你可得伸把手啊!



古代人的友谊,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文哥儿有些兴奋,连比带划地向王华两人说出自己的新疑问:咱只有毛笔吗?咱没有别的笔吗?



众所周知,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可以依赖于肢体语言,哪怕文哥儿根本没法把话说清楚,王华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王华道:“那巧了,你杨叔父家中书画不少,自己也精擅书画之道,你可以向他请教请教。”



杨廷和也不拒绝,娓娓给文哥儿解释了一番,大体上咱用的都是毛笔,基本上给支笔可以写(画)出无数花样来。



可要是作画的话,炭笔和土笔也是常用的。



炭笔就是木炭、石炭、石墨这些黑漆漆的玩意磨尖了用。



土笔和炭笔一样可以拿来给画稿起草,只不过它是用精心淘澄出来的白泥做笔尖,纸白笔也白,拿来打草稿看不太出痕迹,可以反复修改。



古时绘画有“九朽一罢”的说法,意思就是反复修改底稿,修到自己满意了就可以提笔正式作画,也就是所谓的“一罢”。



“一罢”之前的“九朽”,用的就是土笔或者炭笔了。



文哥儿听得津津有味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3章 第13章



第(3/3)页



,看来自古以来画画人的工具都很多,连一支毛笔走天下的古代都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来。



只可惜这两种笔怕也用不上他的王小文牌橡皮擦!



算了,留着当纪念也不错。



也不知那猫猫还会不会来。



文哥儿有些遗憾自己没能摸一把昨晚那只凭空出现在“苟日新”盆里的猫儿。



不过他瞅了眼自己的小短手,很清楚赵氏肯定不放心他养猫,只能暂且放弃寻找那只消失的猫猫。



文哥儿谢过杨廷和的答疑解惑,见外头阳光晴好,又和金生一块到外面玩儿去了。



晒晒太阳好长高!



杨廷和与王华目送那丁点大的娃娃迈出书房门,随口打趣了几句,很快便把话题转到了别处。



杨廷和归家后想到自家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也过去瞧了瞧,与妻子黄氏说起今儿见到的小子。



只是打了个照面,杨廷和也没看出太多特别之处来,就是觉得王华家那儿子瞧着怪机灵的,一双眼睛黑而有光,说起话来眉飞色舞,叫人不由自主就想陪他玩上一会。



好奇心也重,这么小就会跑去问王华问题了,问的还是世上到底有哪些笔这种雅事。



黄氏笑道:“那以后让慎哥儿多与他亲近亲近,我听人说谢学士家的三郎就爱去寻他玩,两小子隔了三四岁,竟也挺合得来。”



大家都住在长安街上,平日里各家的迎来送往都是明摆着的,谁家和谁家走得近,女眷们心里门儿清。



杨廷和道:“我也是这个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戏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春溪笛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溪笛晓并收藏戏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