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冗官现象,可在不少层面,却又存在严重缺官的情况,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就在大明存在着。新笔趣阁



“如果说是逐步试行,逐步剥离地方对驿传的干涉,这的确是不错的办法。”王象乾微微点头道。



紧接着,李邦华却开口道:“陛下,臣对这个‘邮票’提议,不是特别理解,有明以来,朝廷所设驿站,那就是国用。



现在突然增加民用,且不说是否违背祖制,就说此举,将会给地方驿站,带来很多隐患和麻烦。”



“果真有麻烦和隐患吗?”



朱由校倚靠在躺椅上,看向李邦华反问道:“卿家觉得朝廷公文、地方急报,是每天都有的吗?



不尽然吧。



那没有差事的时候,各地驿站所辖驿卒,都是无所事事的,但养活庞大的驿传体系,朝廷每年开支的粮饷可不少。



这些开支出去的粮饷,真的就用到实处上了吗?”



李邦华沉默了。



王象乾、王在晋、王洽相视一眼,没有多说其他。



“这些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事情,等试行驿传改制后,交由朝廷委派的各级驿传局官吏,去厘清,去甄别,在这里就不提及了。”



朱由校继续说道:“增设民用属性,提出‘邮票’的构想,目的是叫驿传体系,能良性的运转起来。



民间的信件往来、货物运输等,需求还是很庞大的。



这一民用属性,所针对的对象,并非是底层百姓,而是那些读书人和商贾等群体。



如果说此事能够做好,那不仅各地驿传局能增加财源,且还能增加地方驿卒的收入,这不是好事情吗?”



大明治理国政的思维,不管是中枢朝廷,还是地方官员,多还停留在官事官办的层面。



对民间经济这一层面,根本就没过多的考虑过。



说到底就是小农经济,造就这一思维上的固化。



“陛下,臣还有一个疑问,在地方设立各级驿传局,那究竟是听地方的?还是听中枢的?”



“双管,就以承宣布政使司,所设立的驿传局举例,一边接受地方布政使的统辖,一边和中枢朝廷保持联系,这样国朝有任何新的决意,必须坚决贯彻,向下的府州县各级,亦是同样的概念。”



“陛下,那地方驿传局的监察,又该怎样有效明确下来?倘若民用和邮票果真落实,这必然会牵扯到财源。”



“这个问题,朕想过,可以在车驾清吏司设监察机构,各级驿传局同样设立,通过层层的监察,来确保监察力度,避免腐败的情况,对各级驿传局对外所卖邮票,要从地方最高驿传局,明确份额,这样就能……”



王象乾、王在晋、李邦华、王洽他们,不断提出心中所想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朱由校逐一进行解答。



大明的文官群体,可不止都是空谈误国者、泛泛其谈者,其中眼界极高,思维极强的人亦不少。



牵扯到地方政务,必须要在明确推行前,将各项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都逐一的解决掉才行。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



“看来诸卿,应该没有问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涯逍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涯逍遥并收藏大明第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