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入学弘文馆
第(1/3)页
卫王是把姬昭明留在家里吃了午饭后,才把人送回宫里的。
“昨天人太多,今儿才是咱们一家人的家宴。”
卫王坐在上首,左右按地位分布排下来的,是卫王的一子两女,分别是鸿致、鸿岚和鸿宜。
再接下来,也是最后一个座位,属于姬昭明。
一小桌,只有他们五个人。
四位夫人围着桌子站成一圈,郑夫人给卫王布菜,另三位夫人则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妾室即是奴婢,孩子无论嫡庶都是主子,卫王虽然不肯娶正妻,但家里的规矩一点儿没少。
姬昭明虽说有小雪照顾,但还是觉得这样吃饭的氛围有些别扭。这顿家宴和“一家人”的关联,大概只有人数。
又说是家宴,又这样明晃晃地立规矩……总觉得规矩是给自己立的。
大家都是“食不言”的典范,碗碟勺筷的碰击声也没有,姬昭明咀嚼食物的动作都不自觉放慢了。
食不知味的吃过饭,关于三个义兄义姐,姬昭明还是没有了解。
三个小萝卜乖巧得不像是五六岁的孩子,姬昭明昨天就觉得他们都不怎么理会自己,还想过会不会是讨厌自己。这会儿感受过了家宴的氛围,姬昭明不怀疑自己的人格魅力了。
姬昭明怀疑卫王是不是人格分裂。明明刚才在自己面前还很温和,到了他亲生孩子这儿,简直是大变活人,一点儿肆意风流的样子都看不出。等义兄义姐他们长大了,就算听说了卫王在外“不拘一格”的事迹,肯定都不会信。
吃完饭后,卫王才带着四个孩子转去茶室小坐。
“再过三日,你们四个就都能在弘文馆念书了。鸿致要替父王照顾好妹妹们,父王不要求你们和别人比,只要你们每日都能有些收获就好。但也不可懈怠,鸿岚、鸿宜莫要辜负了这次的机会,大藜建国以来,弘文馆可是第一次收女学生。”
鸿致乖巧应是,三姐妹却都比较迷茫。
鸿岚和鸿宜第一次听说自己要跟哥哥一道去念书,她们虽然也在三岁就开始启蒙,但只是当个解闷的事儿,到现在常用字还没有认全呢。真要让她们读文章,就得用爱民印刷坊新出的拼音读本,才能勉强顺利地阅读。
卫王以前对她俩在功课上的要求,就是“没有要求”,有了拼音书后,听她俩顺利念一段文章就算过关。但是考鸿致功课的标准就不一样了,兄妹三人一直是共用书房的,鸿致被罚抄过多少字,姐妹俩一直都看在眼里。
尤其是今年,鸿致满了六岁,开始去弘文馆念书后,累得天天晚上枕着书本睡。虽然卫王不曾打骂孩子,但是查功课也不曾放松过,姐妹俩一直都很心疼兄长的。
说来也算鸿致倒霉。以前的弘文馆,功课没这么重。尤其他只是蒙童,对着书本,每天能记住几句文章怎么念就不错了,授课的进度并不快。
以前的教书方式,大体可以总结为先吟诵、再学贯、后涉猎。
吟诵很简单,无需理解,只要能记住字音,可以完整的读下来,就算完成了“吟咏”,然后在硬背下来,就是“背诵”。
等通读之后,才是开始强调理解内容。因为前面打了底子,先生教书时旁征博引,帮助学生将书中内容融会贯通
第(1/3)页
卫王是把姬昭明留在家里吃了午饭后,才把人送回宫里的。
“昨天人太多,今儿才是咱们一家人的家宴。”
卫王坐在上首,左右按地位分布排下来的,是卫王的一子两女,分别是鸿致、鸿岚和鸿宜。
再接下来,也是最后一个座位,属于姬昭明。
一小桌,只有他们五个人。
四位夫人围着桌子站成一圈,郑夫人给卫王布菜,另三位夫人则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妾室即是奴婢,孩子无论嫡庶都是主子,卫王虽然不肯娶正妻,但家里的规矩一点儿没少。
姬昭明虽说有小雪照顾,但还是觉得这样吃饭的氛围有些别扭。这顿家宴和“一家人”的关联,大概只有人数。
又说是家宴,又这样明晃晃地立规矩……总觉得规矩是给自己立的。
大家都是“食不言”的典范,碗碟勺筷的碰击声也没有,姬昭明咀嚼食物的动作都不自觉放慢了。
食不知味的吃过饭,关于三个义兄义姐,姬昭明还是没有了解。
三个小萝卜乖巧得不像是五六岁的孩子,姬昭明昨天就觉得他们都不怎么理会自己,还想过会不会是讨厌自己。这会儿感受过了家宴的氛围,姬昭明不怀疑自己的人格魅力了。
姬昭明怀疑卫王是不是人格分裂。明明刚才在自己面前还很温和,到了他亲生孩子这儿,简直是大变活人,一点儿肆意风流的样子都看不出。等义兄义姐他们长大了,就算听说了卫王在外“不拘一格”的事迹,肯定都不会信。
吃完饭后,卫王才带着四个孩子转去茶室小坐。
“再过三日,你们四个就都能在弘文馆念书了。鸿致要替父王照顾好妹妹们,父王不要求你们和别人比,只要你们每日都能有些收获就好。但也不可懈怠,鸿岚、鸿宜莫要辜负了这次的机会,大藜建国以来,弘文馆可是第一次收女学生。”
鸿致乖巧应是,三姐妹却都比较迷茫。
鸿岚和鸿宜第一次听说自己要跟哥哥一道去念书,她们虽然也在三岁就开始启蒙,但只是当个解闷的事儿,到现在常用字还没有认全呢。真要让她们读文章,就得用爱民印刷坊新出的拼音读本,才能勉强顺利地阅读。
卫王以前对她俩在功课上的要求,就是“没有要求”,有了拼音书后,听她俩顺利念一段文章就算过关。但是考鸿致功课的标准就不一样了,兄妹三人一直是共用书房的,鸿致被罚抄过多少字,姐妹俩一直都看在眼里。
尤其是今年,鸿致满了六岁,开始去弘文馆念书后,累得天天晚上枕着书本睡。虽然卫王不曾打骂孩子,但是查功课也不曾放松过,姐妹俩一直都很心疼兄长的。
说来也算鸿致倒霉。以前的弘文馆,功课没这么重。尤其他只是蒙童,对着书本,每天能记住几句文章怎么念就不错了,授课的进度并不快。
以前的教书方式,大体可以总结为先吟诵、再学贯、后涉猎。
吟诵很简单,无需理解,只要能记住字音,可以完整的读下来,就算完成了“吟咏”,然后在硬背下来,就是“背诵”。
等通读之后,才是开始强调理解内容。因为前面打了底子,先生教书时旁征博引,帮助学生将书中内容融会贯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