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瑜青听谢端之上门,也懒得收拾,披上棉袍趿着布鞋就走出了书房。
端之甚少无约而至,今日怕是有什么急事,不敢耽搁。况通家之好,早免去了见客的繁琐礼节。
若不是自家连生了两个儿子,才抱上的闺女年纪实在太小,说不定两家都成了亲家。
没曾想,谢端之这回来拜访的竟是宋夫人,想请教些安置女子的生活所需。
吩咐仆僮去唤人后,宋瑜青就拉着谢端之问个不停:“莫不是谢兄也玩起金屋藏娇?还是好事将近?”
自家夫人还惦记着给娘家妹子牵线搭桥,没想到已经失了先机,这下可少不了要在自己耳边叨唠。
谢端之失笑,拿出未舍得还给罗娘的书信,将此事细细道来。
他平日不喜女色,旁人都赞他人品端正,唯有宋瑜青知他心系何处。
触及心底怅然事,即便是知己至交,平日也不敢细问,只在心底暗暗可惜,没想到谢兄对亡妻执念仍是如此之深。本想着十多年了,该慢慢走出来了,这时候却来了个妻妹,还是无依无靠的那种。
见他此时竟要将人安顿在家中,宋瑜青当下也不敢多说,怕其中有移情之故。
面对好友的欲言又止,谢端之失笑,又将信件递近了:“劳烦宋兄,再仔细看看这纸张。”
“念娘一向勤俭持家,入我门时家境贫寒,绝不舍得买好纸自用,而此书信所用的松江纸……至今都奇货可居。且这纸虽然做了旧,纸纹却不对。是这两年新出的竹纹样式,绝非十多年前所有。”
宋瑜青细细一看,果是如此,便不再掩饰心下所忧:“竟然如此?字迹为真、而书信为伪。如此推敲下来,怕是另有蹊跷。谢兄为何还将此女留宿家中?岂不是引狼入室。”
趁此时悉心劝慰好友道:“何况孤男寡女,瓜田李下,怕是名声有失。”
鳏夫姐夫与孤身小姨子共居,怨不得旁人会浮想联翩。
谢端小心收回信件,妥帖收好:“就是因为有了疑心,才如此不避嫌地将她留在家中,好仔细查看。”
更何况,当她抬起那张与念娘八分相似的脸时,他便觉得她应是有苦衷的。
他一个伶仃未亡人,又有何让人可图呢。
恰巧此时宋夫人也到了,两人便不再深究多言。
谢家宅院中,罗娘已进了屋,也不急着收拾,放下包袱就临窗坐下,盯着院内的水池走神。
房内两面墙上开了窗,一面对着院内,一面对着外街。
外街沿河,并不喧闹,不过窄窄一条河道,停着一艘不大的乌篷船,偶有行人与浣衣女子经过。
江南的冬虽少有晴天,此时两边也都透着光亮进来。
朝院内开的窗台上,摆着小圆说的盆花,是一树含苞的红梅。花盆底部铺满青苔,斜插两块鸭蛋青底白纹的鹅卵石,是街头常见的年宵花的摆设。
临窗摆着小圆桌,绕着两把圈椅。桌上放的铜茶壶已灌满热茶,两个瓷杯也是刚烫过的,正微微冒着热气。
屋里不大,陈设也简单。圆桌之外,不过一床一柜。
木床原是给大饼兄妹俩安置的,挨墙而立的一个大通铺样式。床上已
端之甚少无约而至,今日怕是有什么急事,不敢耽搁。况通家之好,早免去了见客的繁琐礼节。
若不是自家连生了两个儿子,才抱上的闺女年纪实在太小,说不定两家都成了亲家。
没曾想,谢端之这回来拜访的竟是宋夫人,想请教些安置女子的生活所需。
吩咐仆僮去唤人后,宋瑜青就拉着谢端之问个不停:“莫不是谢兄也玩起金屋藏娇?还是好事将近?”
自家夫人还惦记着给娘家妹子牵线搭桥,没想到已经失了先机,这下可少不了要在自己耳边叨唠。
谢端之失笑,拿出未舍得还给罗娘的书信,将此事细细道来。
他平日不喜女色,旁人都赞他人品端正,唯有宋瑜青知他心系何处。
触及心底怅然事,即便是知己至交,平日也不敢细问,只在心底暗暗可惜,没想到谢兄对亡妻执念仍是如此之深。本想着十多年了,该慢慢走出来了,这时候却来了个妻妹,还是无依无靠的那种。
见他此时竟要将人安顿在家中,宋瑜青当下也不敢多说,怕其中有移情之故。
面对好友的欲言又止,谢端之失笑,又将信件递近了:“劳烦宋兄,再仔细看看这纸张。”
“念娘一向勤俭持家,入我门时家境贫寒,绝不舍得买好纸自用,而此书信所用的松江纸……至今都奇货可居。且这纸虽然做了旧,纸纹却不对。是这两年新出的竹纹样式,绝非十多年前所有。”
宋瑜青细细一看,果是如此,便不再掩饰心下所忧:“竟然如此?字迹为真、而书信为伪。如此推敲下来,怕是另有蹊跷。谢兄为何还将此女留宿家中?岂不是引狼入室。”
趁此时悉心劝慰好友道:“何况孤男寡女,瓜田李下,怕是名声有失。”
鳏夫姐夫与孤身小姨子共居,怨不得旁人会浮想联翩。
谢端小心收回信件,妥帖收好:“就是因为有了疑心,才如此不避嫌地将她留在家中,好仔细查看。”
更何况,当她抬起那张与念娘八分相似的脸时,他便觉得她应是有苦衷的。
他一个伶仃未亡人,又有何让人可图呢。
恰巧此时宋夫人也到了,两人便不再深究多言。
谢家宅院中,罗娘已进了屋,也不急着收拾,放下包袱就临窗坐下,盯着院内的水池走神。
房内两面墙上开了窗,一面对着院内,一面对着外街。
外街沿河,并不喧闹,不过窄窄一条河道,停着一艘不大的乌篷船,偶有行人与浣衣女子经过。
江南的冬虽少有晴天,此时两边也都透着光亮进来。
朝院内开的窗台上,摆着小圆说的盆花,是一树含苞的红梅。花盆底部铺满青苔,斜插两块鸭蛋青底白纹的鹅卵石,是街头常见的年宵花的摆设。
临窗摆着小圆桌,绕着两把圈椅。桌上放的铜茶壶已灌满热茶,两个瓷杯也是刚烫过的,正微微冒着热气。
屋里不大,陈设也简单。圆桌之外,不过一床一柜。
木床原是给大饼兄妹俩安置的,挨墙而立的一个大通铺样式。床上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