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平叛



第(1/3)页



历史上,天京事变造成的最恶劣的影响并非信仰迷失,而是地方拥军自重,隐然独立。



尤其是太平天国后期,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各个派系之间的矛盾已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例如,1860年,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忠王李秀成取得苏南、浙江膏腴之地。英王陈玉成在苏南没有地盘,专门来到苏州谈判,要求李秀成分割苏南之地。



为此,洪秀全的族弟、军师洪仁玕亲自来到苏南,调解二人矛盾。调整到最后,陈玉成在苏南却只取得丹阳一城。



1861年,驻军苏州的陈坤书与驻守石门的陈炳文为争地盘在嘉兴城下火并。



1862年,归王邓光明与保王童容海在杭州内讧。



1865年,天京已经陷落一年。侍王李世贤兵败,投奔福建镇平的康王汪海洋。汪海洋因李侍贤威望大,害怕他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将李世贤及其心腹暗杀。



1866年,汪海洋在广东嘉应州与湘军作战。李侍贤的余部在背后开冷枪,刺杀汪海洋。



与历史上一样,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各地隐约出现了拥兵自立的苗头。吴捷入主天京后,立即开始不遗余力地打击各地的独立分子。



最先冒头的是东殿尚书段立刚。他曾在天京事变前被杨秀清派往安徽桐城,也算是杨秀清的心腹。此人并不服从吴捷指挥,在桐城聚众集盟,自号“代天都招讨大将军”,隐然自立。



真没想到,第一个闹独立的,竟是东殿自己人。



吴捷勃然大怒,绕过天王府,直接通令各地太平军,要他们严守本分,不得抱非分之想,不得背叛天京,妄称独立。



通令中讲道,经过天京之变,东殿元气大伤。在吴捷的率领下,东殿诸将团结一心,共同效忠杨秀清的遗孤—幼东王傅尧。



段立刚身为东殿重臣,受到杨秀清格外垂青,却背叛东殿,擅称“代天都招讨大将军”,实属大逆不道。



诛杀段立刚,既是东殿的私事,也是天国的公事。为平定段立刚叛乱,东殿将发大军前往镇压,非拿到段立刚的狗头不可。



吴捷在通令中明白指出,北殿、燕殿在天京事变中罪行累累,屠杀东王府两万人、翼殿两百余口家眷。幼天王、幼东王慈悲为怀,并不株连北殿、燕殿余党。



北殿、燕殿但凡有敢于反叛、独立者,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336章 平叛



第(2/3)页



格杀勿论!



此时的北殿兵马多集中在湖北武昌一带,由韦昌辉的弟弟韦俊率领,正在艰难抵抗曾国藩的湘军。



曾国藩已经荣膺江西巡抚。但他并不敢进攻江西,而是会同湖北巡抚胡林翼,指挥湘军主力猛攻武昌。



武昌一下,湘军将沿江东下,逼近江西。吴捷不敢怠慢,令第二师师长倪云鹏率军增援武昌,帮韦俊守住武昌。



燕殿兵马多集中在句容、溧水一带,正在和清军江南大营的张国梁厮杀。



吴捷在通令中唯独落下了石达开的翼殿。石达开虽在争夺天京的过程中落败,却依然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晚清第一枭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左茂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左茂行并收藏晚清第一枭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