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肯定吵不出一个结果的。



赵瀚需要的,仅仅是吵架的过程。



只需让男女平权的思想,让更多人知道便可,人们接不接受反而在其次。用膝于朝廷治理万民。”



赵瀚却说:“现在是混乱,再过几十年,就能去芜存菁了。不怕乱起来,就怕一家独大,学生连新奇的思想都不敢有。”



如此多的学派,赵瀚居功甚伟。



只因他不承认前朝功名,很多大明的秀才、举人,甚至是进士都没法直接做官。这些读书人,不屑于从小吏做起,要么选择当老师,要么选择在家做学问。然后呼朋唤友,聚会讲学,著书立说,办报传道,指点江山,甚至是在学校里,给学生们灌输自己的思想。



于是,乱七八糟的学派就形成了,有的一个人就敢开宗立派。比如陈确,就是一人一派。



会试期间,大学依旧在开课。



陈确现在成了风云人物,曾经故友,纷纷与他绝交。



就连黄宗羲都写信,驳斥陈确的一些观点,比如不该说《大学》是伪作,但还属于正常讨论范围。黄宗羲和陈确,学术分歧一直很大,但从来没有影响到友谊。



“陈教授,课堂上不能讲气理心性,您放假的时候跟我们讲如何?”



“是啊,先生,我们看了报纸,都觉得意犹未尽,有很多道学先生。我这一派,是要做真性情的人,是要做有七情六欲,却又能克制七情六欲的人。好了,上课,不聊别的。”



上课期间,已有身穿官服之人,站在教室外面旁听。



下课钟声响起,年轻官员立即推门而入,拱手道:“陈先生有礼了,在下行人司严正纲。”



行人司是专门给皇帝跑腿的,官员全是刚入职的年轻文官,明朝的很多普通圣旨,直接就是派行人送去地方,并非全部使用太监或锦衣卫传旨。



而大同新朝,行人传旨就更普遍。



一听是皇帝的使者,陈确连忙拱手:“天使有礼了,是否需要沐浴更衣接旨?”



严正纲拿出一份谕旨,笑着说:“不必,只是普通手谕。陈先生大才,陛下有令,调陈先生去南京,担任翰林院博士,兼任金陵大学教授。此外,每个月入宫一次,给太子讲习气理心性。”



此言一出,教室轰然。



陈确面露得意之色,毫不掩饰喜悦,转身对学生们说:“诸生可听见了,我这学问,今后便是显学了!”



这位老兄,已经四十九岁。



他曾经跟黄宗羲一起拜师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905&cid=9275279&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2/2)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