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论语,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



除了稍许的瑕疵之外,每个字的字迹都很清晰,字体大小一致,说不出来美感,看着就很赏心悦目。



若是将这些书流向市场,那些以抄书为生的读书人恐怕就要失业了。



这种事情陆垚也没办法,行业的新老交替是必需的,不可能为了一些读书人的利益放弃这种惠及万民的事情。



苏轼颤抖着声音问道:“这样的一本论语不知道陆二郎你作价多少?”



他眼神炙热地看向陆垚,希望得到他满意的数字。



市场像论语这种超过一万字的书籍,售价绝对在五百文左右。



穷苦人家一年的结余买上一本都很难,这也是读书人这么少的原因,读书太烧钱了。



一个参加科考的读书人最少要读十几年,这十几年家中少了一个劳动力不说,光是几十本书的花费就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



二三十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陆垚竖起两根手指,“这本论语我最低的价格只能卖到二十文一本,你也知道油墨的价格,而且我招来的人工也不便宜,再加上纸张、店铺租金,成本也来到了十八文,每本我只挣两文钱,已经是很少了。”



“够了,一本论语只卖二十文,不知道多少学子为之欢呼。”陆垚的报价已经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在他看来,陆垚能报出一百文或者九十文的价格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比市场价足足少了八成。



而陆垚只报了二十文的价格,以前能买一本的价格能买二十五本书。



二十文不多,穷人家攒个几天也能攒出来,不必为了培养一个读书人出来一家跟着节衣缩食。



人人都能读书的时代不远矣。



苏轼紧握着手中的论语朝着陆垚深深作揖,旁边的苏辙同时朝着陆垚行礼,他不敢想象陆垚的这个造纸印刷厂会给整个带来怎么的改变。



“我代替所有的读书人以及百姓拜谢陆二郎大恩。”



陆垚连忙将苏轼扶起,笑道:“那有什么大恩不大恩的,我现在开的是工厂,做的是生意,我就是为了挣钱,只要你们能多多卖我印刷出来的书,能让我挣到钱,便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不管二郎你如此作想,只要有人能读到便宜的书便会将你的恩情记在心里。”



陆垚让苏轼过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文章。



第一版报纸还没有足够的内容。眼前的两位唐宋大八家正是写文章的好手,让他们两个随便写出两篇来,肯定会让报纸增色不少。



有了文章之后,陆垚只要再添写汴梁城中发生的时事和两回红楼梦,一份两页报纸差不多就成了。



陆垚已经开始期待明天报纸售卖的火爆情况了。(3/3)

章节目录

北宋大相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思梦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思梦语并收藏北宋大相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