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印刷厂。



陆垚刚进门就有不少人在等着他。



昨日他回汴梁之时就告诉这些人今天要来,印刷厂也从今天正式开业。



印刷厂里的工人不多,只有五十人左右。



印刷和装订倒是不需要识字的人,可是排版的人必须是读书人才行。



为了这十个读书人陆垚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很少读书人会来到这种工厂来干活。



陆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加上巨额的工资才招来了这些人。



其中五个是读书人家中比较贫困,有了陆垚给的这份工资会让家中的生活更好一些,还有五个是陆垚从陆家生拉硬拽,拉的人。



本来他们心中还有怨气,不过陆垚将活字印刷术的好处一说之后,他们也欣然接受了。



最主要的是陆垚还说了一句话,如果书本的价格能下降到百姓们都能随意去买的话,他们必将会青史留名。



还有什么比青史留名更诱惑人的。



陆垚让这些人将石刻活字从马车上卸了下来,再他们按照字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分好,这样找字就会方便很多,不用在一堆字中去乱挑,印刷的速度也会快上很多。



光是分类这一件事就足足忙活了一个时辰,苏轼苏辙当然也在其中帮忙。



毕竟那些不认识字的工人是干不了这个活的。



接下来便是印刷。



陆垚从怀中拿出了从苏轼家中顺来的论语,将它们一页一页地撕开。



看到自己书变成一片片,苏轼有些心疼,既然是陆垚干的肯定要让他赔一本新的给自己。



陆垚将论语的不同页放在不同的人面前,这些找到之前早就准备好的木框。



这个木盒的内部刚好是一张纸的大小,一个纸张能印出七十五个字来,也都是陆垚提前计算好的,老石匠也是根据陆垚要求来刻的字,这样一个木盒就能不留缝隙地将石刻活字摆放在里面。



得到书页的读书人腰间系着一个布兜去找字,将这些字时刻全都放在布兜之后,再来到木盒前,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列好。



排列完毕之后,他们将摆好字的木盒交给不识字的印刷工人,而他们接着找第二页的字去排列。



工人们在活字上擦上一层油墨,再将一张书籍大小的纸张覆盖在活字上。



再用丝布包裹的木质滚轮在白纸上滚上四遍,就将文字清晰地印刻在白纸上。



再将白纸放到一旁晾干。



起初工人还不能适应,等熟练印刷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苏轼的目瞪口呆之下,一千本论语已经装订完成。



这才过去两个时辰的时间,一天能印出最少三千本论语来。



如果印刷厂印刷半年论语,那么大宋每家每户都能有一本论语。



速度就是这么恐怖。



当陆垚拿着一本崭新的论语来到苏轼面前时,才将他从沉浸的情绪中拉了出来。



苏轼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北宋大相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思梦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思梦语并收藏北宋大相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