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冲他点头示意,表示明白了意思,论朝堂争斗,陆鸣是他的引路人。



“那就改一改好不好?”李修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说道:“我在前面说了,学的太浅,学的不够。不够做新朝代官员的标准。那可怎么办?今年秋闱要开了吧?各省有准确的人数了吗?”



各省布政纷纷报上来个数,李修命人统计好了后,看了一眼总数,还是江南三省最多,三千八百人。其次是直隶和京城的考生,小两千人。



西域还有一百多呢,原先藏在兰州,现在也不知道给安排去了哪。



总数约有小两万的考生,要在今年秋天为了进京会考的名额,展开拼杀。



按着原先的录取率,最有能进京的,不过四五百人。



李修打算开个“恩科”,这两万人不论年龄和学识,他打包全要了。



“才两万?”



百官听了这话,好悬没骂娘。两万不少了!这可是两万读书人啊。



李修撇下嘴,千万考生听说过没?瞧你们那副没见过市面的样子。



“太少!不够!”



真不够,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文盲有的是。这个事实的背后,是知识的垄断。顺着这个逻辑推到底,就是官员阶层的垄断。



反向来看呢,知识的垄断,又会造成教育资源的垄断。你敢相信课外班有一天会上市?他们一旦上市成功后,是何等局面?公立学校无师源,百年大计毁于金钱。



李修趁着百官被他的不够言论眩晕的时候,抛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缰绳”:“这两万人我全要了!但,不是让他们有了进京参加什么会考的资格。而是,他们有了上学的资格。”



就着铁路的堪舆图,李修拿过秦峰手里的小棍开始指点江山:“他们学了十年就够了么?不够!他们只学会了一种知识,远远不够担任华夏新朝官员的标准。”



台下已经炸了锅,百官们可是议论纷纷。督帅为了打死儒家,可谓是用心良苦。两万生员要回炉重造,真不知道传出去会引起多少的轩然大波。



李修对轩然是谁毫不关心,用小棍在地图上开始画圈:“西北和北方除直隶和京城的生员,都去金城。那里是我把原西域大学整体搬迁了过来,大学名为金城交通大学!”



说出这个名字时,李修热泪盈眶!母校,我能做的就这么多了,百年名校路,从李修起始。照片都不够我的资格了,要半身的塑像立在校园门口。



平复了一下心情,又在中原画了一个圈:“直隶、江南、中南的生员,集体进京。原京城国子监改为京都国立大学。



西南、华南和海外的生员,去金陵。金陵师范大学等着他们的到来。”



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必须拔苗助长。北九省和西北的学子们,受教育资源的限制,本来就稍微弱一些。何不让他们直接学起算学理科,走一条技术的路线。他们的生存条件又比较艰苦,不怕吃这些苦。



西南、华南则要去学如何为人师,目前来看,数那里识字的人少。扫盲才是他们这些生员要为家乡做的贡献。



至于生员质量最高,数量也最多的京师直隶和江南三省,百家争鸣给他们玩最合适。李修对年轻人是未来这句话,理解的最为深刻。他们是可以被重新铸造三观的,面向未来的人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红楼之磨石为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山岩尽美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岩尽美色并收藏红楼之磨石为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