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已经等不及要动手了。



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兴起寻根文学,一批批乡土作品崛起。



跟寻根文学密切相关的就是拉美起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现在人们一提到寻根文学,就会想到魔幻现实主义。



《向西》也不例外,才出来一半就被打上了寻根和魔幻现实主义两个标签。



一部分人觉得《向西》不过是寻根浪潮中,一部不太魔幻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实实在在的平庸之作。



但另一部分人又认为,《向西》恰恰走出了一条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道路,现代的作家们可以学习拉美的成功,却不应该死盯着魔幻两个字,应该充分表现国内文学的特色。



还有一部分人将《向西》跟魔幻现实主义区分开,认为这部小说就是套了点魔幻色彩的全景式现实主义小说,甚至可以归为新历史主义小说。



批评家们起了争执,大家各持己见,谁都说服不了谁。



本来这事没什么大影响,批评家们相互争论,都没说什么太过火的话。



这些年的批评家还算克制,胆子都不大,撸起袖子干的比以前少多了。



但是这时候忽然出现了一个导火索,直接把炸弹给引爆了。



余桦因为看到有人批评于东,觉得十分不爽,在《文艺报》的文艺作品创作交流栏目发表了一番“暴论”,矛头直指批评家。



“我觉得作家和批评家是有很大区别的,批评家在应对经典作家时,仍然想法设法找到他们作品中的破绽……事实是任何一部伟大的小说都是有缺陷的,因此批评家总是理直气壮。有些批评家总喜欢教小说家写小说,就像是太监总喜欢教别人***。于东的《向西》在我看来,即便只有这半部,也称得上是经典之作,但即便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这番“暴论”一出,之前骂于东的一下子坐不住了。



干吧,撸起袖子干吧!干死这个余桦,之前先锋文学大行其道的时候没把你骂死,这次可饶不了你。



他们现在不但骂余桦,还将于东骂得更狠,之前还算克制,现在基本上是刀刀见血。



最牛逼的是,有一个叫方言吾的批评家对《向西》进行分段批评。



其中有一处批评让于东印象颇深。



“整个第十一章,两千五百七十多字,却分为了六十五段,每段不足四十字,此行文风格大大受到外语作品荼毒,失了我中国语言之美……”



批评家们骂人,一堆圈外人又来架秧子,事情就热闹起来了。



于东啥话也没说,但是事情因他而起,他就成了事件的中心点。



余桦的说法有些太过直接,很容易得罪人,而且也激进了一些。于东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对文学批判的看法跟余桦肯定不完全一致,但是对现在的一些批评家的看法却大概相同。



现在很多批评家,只记住了批,却忘记了评。批评家本不应该去教小说家写小说才对,而是要将作品里面的东西以专业的角度批判性地呈现给大家。



人在江湖,于东也就“身不由己”地也做了些回应,但是他的回应跟余桦又不同。



这些人不是批评我小说么,那我自己小说我自己也可以批评吧,于东不得不拾起以前所学的知识对《向西》进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溯流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肉都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都督并收藏溯流文艺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