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m.htzyk.com首发 江湖之中的武林道统极多,道家两山,佛门两寺,其余诸世家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是当今江湖的执牛耳者,可读书人士子眼中的圣城,除去随楚同亡已成历史的国子监外,就只有正当鼎盛的太学宫能担得起这个名号了。
西楚未灭时,国子监是士子眼中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乱世之中,不仅军武大兴,百家学术同样达到了一个顶峰,数万人同聚国子监坐而论辩,被称为空前未有过的盛况。只是最后随着西楚亡国,数十年春秋时代的十国乱战落幕,百家争鸣的辉煌场景也已经不再,只余太学宫一家独大,成为唯一的圣人城。
可士子大夫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的蔚然风气,依旧是流传了下来,可以说,不论是寒门士子还是贵族子弟,只要有求学之心且有一技之长,通过考试得到名师大家的认可,即可入宫学习,不重出身,只重学识的太学宫,正是凭借这一点,成为天下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学府。
不过虽说如此,却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建筑恢弘,占地极广的太学宫哪里都能去得,什么书都能读得,唯有监子和各宫主可去的圣人园旁人去不得,倒也不是某些大人物私立的,只是这些年太学宫着实出了太多名声鼎盛享誉天下的大学士,后辈出于仰慕,便自动遵循起来,例如太学宫有一文道林,种植松柏梅竹无数,更有云杉、银杏等珍贵树种,其中一棵最为古老的千年柏木上建有阁楼一座,不高不矮,登到最顶层刚好可看到太学宫全貌,每每初晨便有云雾浮动,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寻常士子可不敢来这文道林登楼观望,一来这是邢文道的成名地,二是因为一位女子就住在林中阁楼之上。
这些年太学宫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们,着实被这位姑奶奶拾掇得不轻,不敢有一丝不满。
当年那人带着她来太学宫入阁,直接拜进成为副宫主多年早已不收徒的容成子门下,一跃成为书圣林曦子、音律大家花月清等一干王朝名流的小师妹,位列九家之中,这让那些血气方刚,恃才自傲还苦苦求学的士子们如何服气?来文道林挑衅,可连林边都未靠近,便被那位带剑入太学宫的女子一剑扫落出去,倒也有分寸未伤及性命,却让这些士子愈发的义愤填膺,兴师动众打着“圣贤门第,不容刀兵”的旗号第二次来文道林征讨,这次她二话不说直接砍杀了几个带头的士子,提了脑袋走上观圣台当众放言,再敢有扰她清净者,死。
事后虽然被副宫主禁足,却再也没人敢去撩虎须,这位相貌脾气都不算太好的姑奶奶,杀起人来当真是不手软。
后来这些士子们摸索出对付她的手段,就是比拼才艺,众目睽睽有名师大家的监督下,公平对局你总不能拔剑杀人吧。这就是这些士子阴险狡猾的地方了,太学宫授课门类涉及何其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礼乐数射各有所长,不信你一个女流之辈能样样精通,只要输上一两局,他们就能大做文章,写文嘲讽她造势将其逼出太学宫,这样的事他们做过不少,自然是得心应手。
只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在他们眼中靠着家世优势才进入太学宫,拜进容成子门下的女流之辈,却什么都会,且远比他们优秀,当最后一人败下阵来的时候,那佩剑女子只是淡淡扫了他们一眼,就头也不回的下台离去,自始至终都未将他们放在眼里,这让那些自视甚高的士子们极为难受。
再后来她于观圣台点评天下文人,言辞犀利苛刻简直将那些已略有不小名气或已经名满天下的才子们,贬的一无是处,手中自觉可以流传千古的名诗好文,也尽都被那女子点评得一文不值,当作垃圾随手丢弃。士子们当然不服,有人据理力争却被那女子当众指出其中矛盾不通之处,羞得面红耳赤狼狈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西楚未灭时,国子监是士子眼中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乱世之中,不仅军武大兴,百家学术同样达到了一个顶峰,数万人同聚国子监坐而论辩,被称为空前未有过的盛况。只是最后随着西楚亡国,数十年春秋时代的十国乱战落幕,百家争鸣的辉煌场景也已经不再,只余太学宫一家独大,成为唯一的圣人城。
可士子大夫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的蔚然风气,依旧是流传了下来,可以说,不论是寒门士子还是贵族子弟,只要有求学之心且有一技之长,通过考试得到名师大家的认可,即可入宫学习,不重出身,只重学识的太学宫,正是凭借这一点,成为天下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学府。
不过虽说如此,却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建筑恢弘,占地极广的太学宫哪里都能去得,什么书都能读得,唯有监子和各宫主可去的圣人园旁人去不得,倒也不是某些大人物私立的,只是这些年太学宫着实出了太多名声鼎盛享誉天下的大学士,后辈出于仰慕,便自动遵循起来,例如太学宫有一文道林,种植松柏梅竹无数,更有云杉、银杏等珍贵树种,其中一棵最为古老的千年柏木上建有阁楼一座,不高不矮,登到最顶层刚好可看到太学宫全貌,每每初晨便有云雾浮动,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寻常士子可不敢来这文道林登楼观望,一来这是邢文道的成名地,二是因为一位女子就住在林中阁楼之上。
这些年太学宫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们,着实被这位姑奶奶拾掇得不轻,不敢有一丝不满。
当年那人带着她来太学宫入阁,直接拜进成为副宫主多年早已不收徒的容成子门下,一跃成为书圣林曦子、音律大家花月清等一干王朝名流的小师妹,位列九家之中,这让那些血气方刚,恃才自傲还苦苦求学的士子们如何服气?来文道林挑衅,可连林边都未靠近,便被那位带剑入太学宫的女子一剑扫落出去,倒也有分寸未伤及性命,却让这些士子愈发的义愤填膺,兴师动众打着“圣贤门第,不容刀兵”的旗号第二次来文道林征讨,这次她二话不说直接砍杀了几个带头的士子,提了脑袋走上观圣台当众放言,再敢有扰她清净者,死。
事后虽然被副宫主禁足,却再也没人敢去撩虎须,这位相貌脾气都不算太好的姑奶奶,杀起人来当真是不手软。
后来这些士子们摸索出对付她的手段,就是比拼才艺,众目睽睽有名师大家的监督下,公平对局你总不能拔剑杀人吧。这就是这些士子阴险狡猾的地方了,太学宫授课门类涉及何其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礼乐数射各有所长,不信你一个女流之辈能样样精通,只要输上一两局,他们就能大做文章,写文嘲讽她造势将其逼出太学宫,这样的事他们做过不少,自然是得心应手。
只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在他们眼中靠着家世优势才进入太学宫,拜进容成子门下的女流之辈,却什么都会,且远比他们优秀,当最后一人败下阵来的时候,那佩剑女子只是淡淡扫了他们一眼,就头也不回的下台离去,自始至终都未将他们放在眼里,这让那些自视甚高的士子们极为难受。
再后来她于观圣台点评天下文人,言辞犀利苛刻简直将那些已略有不小名气或已经名满天下的才子们,贬的一无是处,手中自觉可以流传千古的名诗好文,也尽都被那女子点评得一文不值,当作垃圾随手丢弃。士子们当然不服,有人据理力争却被那女子当众指出其中矛盾不通之处,羞得面红耳赤狼狈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