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李素便趁着夏末天气炎热,想起打听一下诸葛亮那边的进度。



诸葛亮管理“平州”,本来任期就只是三年,比李素的代天巡狩多一年,所以算算日子也该结束了。



之所以没回来,估计也就是等待季风,海上航路因为天气原因不太通畅,才有所延误。



毕竟李素、诸葛亮这种级别的重臣,安全是第一的。



负责通报传讯的哨船,乃至商人的商船,或许可以顶着有台风风险的季节出航,但李素诸葛亮绝对不可以。



诸葛亮本人暂时回不来,也不代表扶桑和中原的消息中断,



一番拖延沟通之后,李素总算得知,诸葛亮会在今年台风季确保结束后,回航中原,到时候会第一时间来雒阳述职、并领受新的任命。



李素算了算,诸葛亮应该还能赶上冬季农闲时节,以及明年一整年的工期,也就放心了。



同时,李素也在得到诸葛亮的确切回复后,第一时间去见了刘备,把情况私下里说了一下,想让刘备也有个心理准备,看看对诸葛亮的官职安排要不要最后做个调整。



诸葛亮今年回来,也已经三十周岁了,按照原先说好的规划,怎么也能位列三公级别。



不过,朝廷这些年随着渐渐深化官制改革,三公的礼仪性待遇性属性也越来越强,实际政务更多分到了尚书令、侍中和各部卿之间,上面直接对大权独揽的丞相负责。



之前李素不在,这种情况还好一点,三公中部分职位,偶尔可以临时代理丞相,今年李素亲自恢复掌权后,三公的重新退让势不可免。



所以,刘备原本给诸葛亮的规划,是这次回中原后,攒够了三年的青徐地方治理经历、三年的三韩扶桑安抚资历,可以直接升为侍中,跟尚书令荀攸基本平级了。



而之前的侍中沮授,毕竟是降臣,虽然也可以保留待遇,但将来更多只会扮演帮诸葛亮查漏补缺的角色,类似于对侍中这个职务的顾问、检查。



而且沮授毕竟年纪也大了,比荀攸那些人还老,历史上他官渡之战后就因为试图逃归袁营、被杀于乱军之中。



如今210年,沮授已经比原本的命运多活了十年,渐渐也出现了年老精力下降的问题,退居二线也没人会说什么。



不过,目前为止,“尚书令”和“侍中”的权力平级,也只是行政事实上的,两者的理论待遇还是有所不同。



主要问题是朝廷制度并没有规定“侍中”这个职务只许一人担当,是可以有多个侍中并存的。



所以,要名正言顺解决这个待遇问题之后,朝廷中枢的管制才能算是正式向原本后世的“三省六部制”转化。



这次,李素便打算趁热打铁,把这个名正言顺的问题解决了。



他向刘备建议,趁机把“侍中”数人中,选取一个正职,以西汉时原本地位较低的“中书令”为名,负责统筹整个朝廷中枢的行政执行部门。



这样尚书令管“行政法规订立”,中书令管“行政的实际实施”,名正言顺平级。



刘备一开始觉得挺别扭,主要是“中书令”这个官职原本品秩级别不高,中间也废弃了一些年份了,现在重新拿回来,忽然把地位拔高,也怕大家依然有刻板印象、认知扭转不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