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杨云要应自己差事了。



他被皇帝任命为侍御史,一直没有赴职,就像领的是虚职一般,不过按道理高力士已送来官牒,之前还可以借口忙姐姐的婚事,现在怎么都要去衙门报到了,正好看看下一步该如何安排。



从心底讲,杨云非常不希望自己长久坐班,“日出而视事”,每天衙门和家里两边跑,他这个官职属于后世的纪检部门,风闻奏事,行使监察之职,权力虽大似乎没什么油水,还是经营醉仙楼实在,每个月至少都有几百贯入账。



杨云自嘲:“这官职得来太过容易,没有经过科举摔打,一步步磨砺升迁得来,所以才会这样懈怠……真要是寒窗苦读十载,高后得个从六品下的官职,不知会高兴成怎样……人啊,就是看来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东西。”



皇帝跟杨玉环大婚后次日,杨云来到洛阳皇宫外城所在的御史台,进入端门,左前方就是御史台。



唐朝洛阳宫城外城集合了几乎所有枢衙门,进入端门,左边是御史台、秘书省、太仆寺等,右边是鸿胪寺和太府寺,而门下外省、书外省、殿省等,都在里面靠近应天门的位置,这间还夹杂着左右春坊、左右骁卫、左右千牛卫等御林军衙门。



杨云没有穿官服,只是带了官牒前来,在门口知会过自己的名字,知客赶紧毕恭毕敬地把他迎到里面,到了衙门正堂,知客向杨云略加讲解,而后为难地补充一句:“……司宪不在。”



司宪就是御史丞,御史台的负责人,杨云作为侍御史,隶属于台院,司宪正是他的顶头上司。



洛阳的御史台衙门,只是作为大唐御史衙门的补充,只有当皇帝移驾洛阳时,这里才会作为正式的公衙启用,但其实很多参劾百官的奏折,还是要由长安的御史台来完成。



“我来了解一下这边的情况,就当报个到,其他没什么。”



杨云态度随和,没有摆国舅的架子。



知客笑着把杨云迎到御史台正堂,请杨云坐下,随即入内通报,过了大约一刻钟,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官员迎出来,向杨云行礼。



“阁下就是杨国舅?久仰大名。在下乃监察御史张明业,以后您有何事只管吩咐。”出来接洽的官员很客气。



杨云跟张明业打了声招呼,便请对方坐下来细谈,张明业将之前知客未曾说过的御史台的情况补充一番。



“……杨国舅您的正式职务是侍御史,台院只有御史丞位在您之上,至于御史大夫……如今并不常设。而殿院有六位殿侍御史,其下是察院,有监察御史十名,在下便是其一人,下官为正八品官,洛阳这边,有何事您只管跟在下说便可……”



因为大唐在长安和洛阳各有衙门,如今皇帝在洛阳,可主要政务还是由长安行政班子完成,使得御史台如今也分成东西二京两套班子的格局,洛阳这边有些像后世明朝南京小朝廷。



杨云作为皇亲国戚,皇帝正在洛阳,跑到长安去应差显然不合适,肯定要留在洛阳来当差。



如此一来,就给杨云上班摸鱼创造了条件。



简单交谈后,张明业带杨云到里面查看了御史台衙门的布局,走了一圈下来,发现各个房间空空如也,少有人在里面办公。



杨云问道:“为何不见同僚?”



张明业笑道:“国舅有所不知,御史这差事,主是要风闻言事,朝官员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大唐杨国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子并收藏大唐杨国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