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是蒲葵。”



蒲葵和棕榈树很像,但比棕榈树高大,怪不得那些船型屋顶不会漏水,蒲葵本身不吸水,也不容易腐烂,是制作蓑衣的材料,张晨记得自己小时候,家家户户包粽子,用来绑粽子的,就是和这蒲葵叶很像的棕榈叶,在沸水里怎么煮也不会煮烂。



蒲葵叶展开,是个大扇型,沿着根部一尺左右剪出一个弧形,把边用布包缝,就是蒲扇,张晨小时候,街上光着膀子走的老大爷,后背都插着一把蒲扇,老太太手里,寸步不离带着的,也都是这样一把蒲扇。



看着这半房间的干葵叶,张晨有些心喜,他问黄大毛,像他这样的工匠现在还多吗?



黄大毛说不多,年轻的都不学这个,他自己的徒弟,现在有去开中巴车的,有开饭店的,有去当电焊工的,还有在海城送外卖的,就是没有人干这个了,干这个,赚不了几个钱。



“主要还是没有前途。”黄大毛说,“你们想想,茅草屋越来越少了,以后还有谁会需要草排,我儿子小时候也跟着我学这个,现在,跑去养黑猪了,养黑猪都比这个赚钱。”



“现在不是还搞了很多的民俗村、船屋保留村?”包天斌说。



“那个要多少草排,里面又不住人的,那种草屋,给游客看看的,就是漏雨也不要紧,草排乱弄也不要紧的,你们说是不是?像我们以前,大家都住在草屋里,家里要是漏雨,你天晴还不马上要翻屋顶?所以家家都要备着草排。”黄大毛说。



“那这个葵叶,要收的话容易吗,有没有什么季节性?”张晨问。



黄大毛说:“葵叶山上有的是,不过,做屋顶的葵叶,一般要秋冬去收,秋冬季葵叶长老了,经晒,也比较耐用。”



张晨算了一下,这个倒是正好,现在已经是八月初,等到工地上需要葵叶的时候,时间也进入秋季了。



“老哥,你能不能再编这个给我们看看?”包天斌指了指地上编了一半的草片,和黄大毛说。



黄大毛说好,他坐下来,用脚踩着草片的一边,葵叶根对根,梢对梢,他先编根的这部分,手里抓过一把干草,塞在已经打了交叉的两条白藤中间,塞进去之后再打一个交叉,把干草夹住,同时用脚踩紧,手拿起又一把干草放进去,白藤又打一个交叉。



如此反复,晒干的白藤快编完的时候,就续进去一根,这样一直编下去,直到编了三米长左右,这一头才算编好。



换一边,还是用白藤把一把把的干草,交叉交叉这样夹住夹紧,编这头的时候,就少了一道添干草的程序,其他都是一样的。



很快,一片三米长一米宽的草片,黄大毛自己叫草排,张晨看着更像是草席的就编好了,卷起来一筒,堆到里面墙脚。



黄大毛放完草片出来,问他们,要不要去山上茅草屋看看?



张晨说要要,黄大毛领着他们出去。



黎人的新村子建在山坳里,原来的老黎寨,就在村后的山坡上,黄大毛和他们说,以前的茅草屋,最怕下雨天和水,水会把地基泡烂,所以茅草屋都要搭建在山坡上,这样才不会被水淹到,不像现在的房子,就是造在这山坳里,你下再大的雨也不怕。



“你们还是喜欢住现在的房子?”张晨问。



“那肯定啊,老寨子里,水也没有,要人一担担挑,卫生间也没有,人和猪住在一个地方,你说有多少好?那些说茅草屋这样那样好的,你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眉师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眉师娘并收藏奔腾年代——向南向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