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谷雨刚过,刘义之开始组织百姓春耕。刘义之筹建过寿春农庄,这些事当然难不住他。几个参军加上张易各负责一个县,刘义之给他们每人配置了两个幕僚;刘义之部下的三千兵则分别由刘洪和高义带领着,就在成皋县播种。这个时候错过了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刘义之选择种植春小麦、稻、黍、粟、胡麻和菽,还有一部分苜蓿。



刘义之亲自下地,操纵着三脚耧车,前面一个老汉牵着牛,高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后面自有人把沟埋上。三脚耧车的效率很高,不过半炷香的时间,一亩地已经种完了。



刘义之停了下来,让后面的士兵接上继续耕种。他回到了地头上,端起一个碗白开水,晃了一下,把碗里落上的草末撇了出去,咕嘟咕嘟地喝了下去。



正走过来的高义见了,看不过去,对刘义之劝道:“将军何等身份,怎么可以不顾身份,和这些士卒一起劳作?”



刘义之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怎么啦,觉得受不了这份苦?”不等他回答,又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天下以农为本啊!”



高义被他说破心事,不好意思的嘟囔道:“末将只是为将军鸣不平罢了!”说起来高义自幼习武,不惜稼穑,对农事有种天然的排斥,此时刘义之亲自下地,高义等人自然不好站在一旁旁观,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这农活与厮杀不同,乃是磨人的活,半天功夫弄得他浑身酸痛。



刘义之指了指身前的胡床,让高义坐下,对他说道:“高将军多年行伍,也受了不少苦,不是个养尊处优的浪荡子,怎么却偏偏受不了这稼穑之苦?”



高义不好意思地道:“末将自幼耍枪弄棒,不喜农事!”



刘义之点了点头:“我也是将门出身,自幼习武,本来也不喜欢侍弄土地,想的就是‘功名富贵自马上取’,只是后来受叔父所托筹备寿春的农庄,这才开始重视农事!”



两人正说着,远远地看见范尉走了过来,刘义之住口不言,向他打了个招呼,让他也做在胡床上,问道:“范参军,忙得如何了?”



范尉笑道:“各处都在忙,连一半都没有结束呢!有不少百姓都在问,为什么将军中那么多的菽?”



刘义之道:“菽(黄豆)是好东西啊,用处也多。除了榨油制酱、做豆腐以及作为牲畜的精料,最重要的是它需要的肥料少,还养地,可以令土地增产!我们这些地大都是新开出来的,即便是旧地也撂荒很多年了,需要用菽养养地。”



范尉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刘义之又问范尉道:“范参军,你们跟随吕帅日久,说说他为什么守不住河内?”



范尉想了想,道:“晋军援兵不至,吕帅以一郡之地强与燕国抗衡,安得不败?”



旁边的高义插嘴道:“慕容恪围野王三个多月,城里的粮食即将耗尽,吕帅不得已派张将军出城搦战,中了慕容恪的圈套。”



刘义之摇了摇头道:“河内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吕护不早思对策,任由燕军围城,野王成了一座死城,士气低迷,自然难以守住!当初吕护掌握的是河内郡,而不是一座野王城。但是吕护置其他各县不顾,死守野王,城内能有多少粮食供大军食用?自然是难以持久的。若吕护能依托沁水和野王、州县及怀县三城,主动防守,即便最后仍然不敌,也不会落得如此惨败。”



说道这里,他指着远处的人群说道:“这些人低贱的如同尘土,谁来了都可以欺负;可是若是没有这些人辛苦的种地纳税纳粮,什么军队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东晋小军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秋霜红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秋霜红蜜并收藏东晋小军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