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还被大胡氏压着打。
她的人不行,所以顾重阳走了以后,就让人叫了樊婆子来,跟樊婆子商议这事。
樊婆子离开安阳侯府以后,这些年就是被派往各处执行安插进去打听消息的任务。
见沈姨娘倚重她,马上帮着沈姨娘出谋划策:“各家的仆人女婢都是用的家生子多,想安插进去人不容易,
反而是有些粗细活计,会在外头招了人手去做,就像府里头裁剪衣裳,给家里小姐招教女红、琴艺的人,
有时候府里得了新鲜的玩意,像是得了名贵的花木或者可心的小玩意,都会找了专门懂行的去帮着喂养、栽培……。”
沈姨娘没当过家,哪里懂这些,一听才觉得果然如此。
照着她指点的法子,果然安插了一个擅长养猫的小丫头子进了安定侯府去。
之后更是把樊婆子当成左膀右臂。
却说袁明珠跟着袁弘德离了京城,这回走的东路,从瓜州渡口过江。
船老大还记得他们,见到他们曾祖孙俩忙上来招呼:“袁先生来得巧了,我二伯正好在家。”
叫了伙计送他们过去。
原来韩家把韩朝贵送去货船上避祸,期间轻易都没让他下船。
过了这么些日子,看着风平浪静没什么事情发生,才让他回来。
也是跟程家的亲事议定了,程家拿了六两银子的聘礼给韩家,韩家的这个儿子正式入赘程家。
到了韩家门外,袁明珠才理解为何刚才船老大说“巧了”的时候神色不对了。
韩朝贵今日出门,一袭红衣正准备往四人抬的轿子里进。
看到袁家曾祖孙过来,迎亲的人都看过来。
韩朝贵也立直了身子。
韩老爷子拉着他:“我说今日早起后头竹林里的喜鹊喳喳不停叫,还真是喜事。”
这话说的,好像今天他们家办的不是喜事一样。
女方来接亲的听了,都露出礼貌又不失尴尬的笑容。
还是禹麟娘让人放了蒲草垫:“快给袁大叔磕个头再走。”
好歹把喜事不喜事的话题给揭了过去。
韩朝贵似乎平常不太穿长袍,抱着衣摆跪下,给袁弘德磕了三个头。
袁弘德含笑受了,“不管是娶妻还是入赘,日子终究是你们小两口过,不管孩子姓什么,终究是你们二人的血脉,好好过日子,也别忘记孝顺你爹娘。”
扶着他起身。
韩朝贵执意又磕了一个头才起来。
花轿抬着,再滴滴答答的喜乐声里走远。
韩老爷子抬起衣袖,偷偷擦了擦眼角。
袁弘德劝他:“孩子乐意,两个人又情投意合,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做老人的就别多管了。”
他家两个小孙子刚刚在放的鞭炮里捡了些未燃放的小爆竹,拉了袁明珠去街上玩。
韩老爷子看出来袁弘德不想让他家曾孙女跟着去,说:“就知道玩,给袁家祖父问好了吗?”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她的人不行,所以顾重阳走了以后,就让人叫了樊婆子来,跟樊婆子商议这事。
樊婆子离开安阳侯府以后,这些年就是被派往各处执行安插进去打听消息的任务。
见沈姨娘倚重她,马上帮着沈姨娘出谋划策:“各家的仆人女婢都是用的家生子多,想安插进去人不容易,
反而是有些粗细活计,会在外头招了人手去做,就像府里头裁剪衣裳,给家里小姐招教女红、琴艺的人,
有时候府里得了新鲜的玩意,像是得了名贵的花木或者可心的小玩意,都会找了专门懂行的去帮着喂养、栽培……。”
沈姨娘没当过家,哪里懂这些,一听才觉得果然如此。
照着她指点的法子,果然安插了一个擅长养猫的小丫头子进了安定侯府去。
之后更是把樊婆子当成左膀右臂。
却说袁明珠跟着袁弘德离了京城,这回走的东路,从瓜州渡口过江。
船老大还记得他们,见到他们曾祖孙俩忙上来招呼:“袁先生来得巧了,我二伯正好在家。”
叫了伙计送他们过去。
原来韩家把韩朝贵送去货船上避祸,期间轻易都没让他下船。
过了这么些日子,看着风平浪静没什么事情发生,才让他回来。
也是跟程家的亲事议定了,程家拿了六两银子的聘礼给韩家,韩家的这个儿子正式入赘程家。
到了韩家门外,袁明珠才理解为何刚才船老大说“巧了”的时候神色不对了。
韩朝贵今日出门,一袭红衣正准备往四人抬的轿子里进。
看到袁家曾祖孙过来,迎亲的人都看过来。
韩朝贵也立直了身子。
韩老爷子拉着他:“我说今日早起后头竹林里的喜鹊喳喳不停叫,还真是喜事。”
这话说的,好像今天他们家办的不是喜事一样。
女方来接亲的听了,都露出礼貌又不失尴尬的笑容。
还是禹麟娘让人放了蒲草垫:“快给袁大叔磕个头再走。”
好歹把喜事不喜事的话题给揭了过去。
韩朝贵似乎平常不太穿长袍,抱着衣摆跪下,给袁弘德磕了三个头。
袁弘德含笑受了,“不管是娶妻还是入赘,日子终究是你们小两口过,不管孩子姓什么,终究是你们二人的血脉,好好过日子,也别忘记孝顺你爹娘。”
扶着他起身。
韩朝贵执意又磕了一个头才起来。
花轿抬着,再滴滴答答的喜乐声里走远。
韩老爷子抬起衣袖,偷偷擦了擦眼角。
袁弘德劝他:“孩子乐意,两个人又情投意合,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做老人的就别多管了。”
他家两个小孙子刚刚在放的鞭炮里捡了些未燃放的小爆竹,拉了袁明珠去街上玩。
韩老爷子看出来袁弘德不想让他家曾孙女跟着去,说:“就知道玩,给袁家祖父问好了吗?”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