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不同,



在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绝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都是由私人控股的(家族或企业)。



甚至于,像英国的央行英格兰银行、美国的央行美联储。



从某种程度上看,也属于是“私人”控股的(与政府国有控股区别)……



一般而言,



除了在金融监管等方面,会受到政府主管机构的管制;



在经营中,必须遵守所在国货币政策和法律规范之外。



类似渣打银行的这种股权收购,甚至银行间的大规模并购,在国外都是非常常见的。



香港也是如此,



自从1970年代后期,随着香港经济起飞,百业繁荣,股市蓬勃发展。



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



包括解除外汇及黄金管制、“解冻”银行牌照、取消存款利息税等。



使得外资银行及跨国金融机构,大举涌入香港。



香港也因此,成为了亚太区的国际金融中心。



而在早年间,



除了汇丰、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外,



香港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都是老牌华人富豪家族创办的。



由最早的银号,转型成为银行。



比如:恒生银行(1933年成立的恒生银号)、永隆银行(1933年成立的永隆银号)、恒隆银行(1935年成立的恒隆银号)、远东银行(1958年成立的远东钱庄)……等等。



当然,还有1918年就创建的,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东亚银行。



最高峰时,



在弹丸之地的香港,就有数十家华资银行。



只是这些华资银行,大多都是中小型银行,资本规模小。



在香港60年代的银行挤兑危机、80年代初的房地产崩盘和股灾引发的银行挤兑破产潮、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三次大风波冲击,以及被国际大银行的挤压下。



大多数华资银行因为资本规模小,经不起风险冲击。



纷纷破产、清算、倒闭。或者被大银行收购。



恒生银行就是在1965年那次银行挤兑危机中,被迫被汇丰收购了51%的股权。



从此成为了汇丰集团旗下的附属银行……



不过即使如此,



像东亚银行(李氏家族)、永隆银行(伍氏家族)、永亨银行(冯氏家族)等,现在依然是香港本土的著名家族银行。



可以说,在香港商界历史上,



各种围绕着银行的收购、入股等“大戏”,也上演过无数次了!



那么,隋波现在就产生了疑惑:



既然在香港的这种资本市场环境中,拥有一家银行并不困难……



为什么那些香港豪门的超级富豪们,这次对渣打银行的股份,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要知道,银行素有“百业之母”的称号。



这些超级富豪旗下的生意众多,资金的需求和调用非常频繁且数额巨大。



拥有一家银行,肯定会方便很多!



好吧,就算那些中小型的华资商业银行资本规模太小,他们看不上眼……



可是,像渣打银行股权这种优质资产,为什么他们也不出手竞购?



另外,国内的大银行,如中行、工行等。



这次也没有流露出竞购的意向……



渣打可是香港三大发钞行之一,这一点的意义有多重要?!



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些问题搞不清楚,隋波可不敢轻举妄动!



张婉琳虽然也在香港待了一段时间。



借着隋波的名头,她和香港多方面的人士都有交集,信息渠道也算广泛。



但毕竟隋波起家太快,根基浅了些。



她能接触到的,也不是香港真正顶层的圈子,所了解到的都是坊间流传的一些消息:



比如,坊间流传:



-李嘉诚不开银行,是因为他起家就与汇丰银行渊源极深。



所以长实、和记黄埔在香港的资金业务,基本上都是和汇丰深入合作;



而且,相比投资其他生意,银行风险大,利润低。



比它赚钱的生意多了,老李没必要投资银行……



-郑裕彤的“周大福”当年起家时,得到了恒生银行董事局主席何善衡的帮助。



所以郑氏家族的新世界集团,和恒生银行渊源极深,合作密切。郑裕彤本人也是恒生董事;



-“四叔”李兆基,则主要和东亚银行合作。



他持有东亚银行2.5%的股份,从1987年加入东亚银行董事会,到现在已经担任了近20年东亚银行董事;



-郭氏家族旗下,有自己的新鸿基金融集团,主营证券经纪、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



所以,四大家族各自都有自己的金融布局。



对渣打的股份没兴趣,也能理解。



但隋波却不这么认为。



这些不过是外界的猜测和表象而已。



到了像他和老李等人,这种超级富豪的层面,考虑问题,肯定是多个方面的。



怎么可能仅仅因为有了一个银行的合作伙伴,



就会放弃持有像渣打这样顶尖银行股份,成为单一大股东的机会?



他猜测,有几个可能:



第一,这些香港富豪早已将产业开始逐步外移。



在全球,尤其是欧洲和英国,进行了大量的产业布局和投资,所以,有所顾虑渣打的英资背景。



或者说,他们不愿意为了渣打银行,这区区11.55%的股份。



和英国政府、新加坡淡马锡、花旗、大摩、巴克莱银行等,全球范围的合作伙伴,产生竞争。



第二,又或者是,他们已经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民生。



衣食住行、通讯、能源、水电……无所不包。



已经不需要再深入介入到,渣打这种相对比较敏感银行中……



太过高调,得不偿失。



近些年里,这些富豪家族隐藏资产,转移资产的动作加快,平时已经刻意低调了很多。



当然,这也表明,



收购渣打银行的股份,的确是件很敏感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传奇199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狂花非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花非叶并收藏传奇1997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