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方舟1号”芯片遇到最大的问题在于,



光研发出CPU是不够的……



缺乏生态体系的CPU,根本无法具备商业价值!



想一想微软+英特尔、苹果+AMD的深度绑定,就能明白。



以芯片巨头英特尔为例,其做出的不只是一个CPU,而是培育了一整个基于IntelCPU的生态系统:



首先是核心元器件。



其次,是无数小的Designhouse(设计公司)围绕Intel做公板、做产品创意、做产品原型、做差异化做优化。



最后才是面对市场的企业,从Designhouse挑选产品原型,做商品化包装。投放市场。做品牌、做销售、做客户服务。



一颗芯片从生产完到用户使用,需要经历多少的流程?



用户使用的不是芯片本身。



而是构建在芯片之上的硬件主板、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海量的应用软件!



所以,方舟团队要想让CPU商用,难度可见一斑。



之后,为了搭建基于方舟1号CPU的软硬件,方舟团队急剧扩张。



从一个只负责CPU设计的团队,



扩充到包含了designhouse硬件设计团队、操作系统适配团队、关键软件移植团队等等一直到最终用户服务团队的“豪华配置”……



同时,为了摆脱英特尔CPU+微软Windows系统的垄断联盟。



方舟CPU选择了搭配Linux操作系统运行。



但这套组合的“用户体验”如何呢?



四个字:非常难用……



别人发给你的office文档,你根本打不开,这还怎么办公?



还有浏览器、播放器等13大类50多项bug,亟待解决……



整个软硬件生态系统的培育,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方舟团队想用区区不到两千万,想把整套CPU产业链建立起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方舟就这样被“生态建设”给拖死了……



到了2006年,随着“方舟三号”芯片迟迟不能量产。



科技部严查后才发现:



方舟的问题,还不仅是在市场上“无法打开局面”的问题。



还有方舟的负责人李德磊,通过一系列股权操作,已经转变成大股东;投资方舟大厦也存在可能挪用国家拨款研发资金的问题……



而这时,商人李德磊觉得钱也赚够了,不愿意再为方舟做软件生态系统的深度开发。



于是直接宣布,放弃方舟芯片的后续研发!



这直接导致方舟3号芯片搁浅,黄了……



从01年“方舟一号”破空出世,到06年“方舟3号”搁浅。



六年恍如一梦!



而“汉芯骗局”和“方舟败局”对中国社会最大的伤害,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传奇199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狂花非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花非叶并收藏传奇1997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