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的几步棋,看似不起眼,但其实都卡在了要害处。



-投资Keyhole。



这等于是抓住了谷歌最核心的产品之一,Google Maps的咽喉。



更让“谷歌地球”这个本来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令谷歌为世人所称道的明星产品,腹死胎中;



-设立XFI。



将全球最顶尖的一批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科学家抢到手中。



这虽然不一定会拖延未来Google在这些方面的研究……



毕竟Google还会掌握着全球庞大的搜索数据,依然可以进行研究。



但至少保证了易趣系,百度搜索在核心技术领域,不会被Google抛下;



-流波基金,尤其是YC创业孵化器。



这更是挖掘人才、扩充业务布局的绝招!



实际上,无论是Google,还是Facebook,甚至苹果这些公司。



之所以能够在未来十多年里,迅速膨胀起来,涉足众多的领域。



都是来自于,不断的收购那些优秀的小型创业公司。



与国内大部分巨头的收购,主要是为了扩展业务不同。



像Google这些硅谷巨头收购,最核心的目的是收购人才和专利,尤其是人才!



举个例子:



Google和Facebook这种公司,收购那些创业公司,更多的,是为了“招聘”而不是“收购”。



他们会要求被收购公司的每一个人,都像常规招聘流程一样,经过多轮面试。



这些面试将会确定这些被收购公司里的员工,是否是他们需要的人才。



同时,这些面试还有一个微妙的目的。



如果面试通过,这些面试中承受的折磨,就像是一种入会仪式。



令那些被收购公司的员工,产生奇妙的归属感,从而建立起与团队的紧密联系。



因此,这些巨头公司收购,关心的只是每个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的单价。



他们经常会对被收购公司的负责人说:



“我们只要A和B两个人,C不要,你们的技术什么的我们也不需要……”



就连他们对收购公司的估值,也都是按照人才的价值来估算的。



他们会计算每一个高价值员工会花多少钱,付款的方式(现金+股票)等,而不是公司的所谓营收利润或者用户数据……



这就是为什么在硅谷,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收购案例。



比如Google以32亿美元,收购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的公司Nest;



又比如,Facebook收购FriendFeed,就是为了得到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



也是因此,Facebook这样的巨头公司收购,甚至有一个被硅谷人见怪不怪的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传奇199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狂花非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花非叶并收藏传奇1997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