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5章 各方动荡(上)
粮食。
而听着这个回答,崔胤终于是还算满意的点头,而后想了想,又放心不下的补充:
“还有甲胄,剑南武库的装备必须尽快送出来,不仅吐蕃军需要装备,河西、神策两军新招的募兵也需要。”
“河东军那边还要分出去不少,此事也不能耽误。”
众官吏闻言连忙叉手称‘喏’。
而后崔胤最后想了想并无什么纰漏,于是拿起厚厚一沓批示好的奏书,递给了一旁的宦官:
“将这些整理成册,发给圣人吧。”
随着李晔入住太原,长安前往河东的官道上,便开始往来起每日不断的快马。
这些快马不仅构建了李晔与唐廷的联系,也带来天下各方对于李晔檄文的反应。
太原晋王宫。
暖殿中没了往日纷纷扰扰的人群,只有李克用及几个核心坐在李晔下方左右。
而在众人案头,则是由文吏抄录出来,分散给众人的各路节度使反馈。
卢枳作为此时随侍李晔左右的首席谋士,从自己案头拿起奏书,面色恭敬:
“目前看来天下各方对于圣人旨意,大多分成了三派。”
“一派以湖南马殷、岭南刘隐为首,这一类占绝大多数,那就是保持观望,纷纷装作没有收到檄文。”
“还有则是以钱鏐为代表,不得不做出回应,却又尽可能两面不得罪。”
“最后则是一个刘仁恭,一面动员军队,一面要求圣人册封其为燕王,并立他的女儿为后。”
前面两类势力在卢枳说出口后,大殿众人只是沉稳思索,毕竟这才是常态,两个神仙打架,他们这些凡人可不想遭殃。
但在说到最后独成一派的刘仁恭,却直接引起人群忍不住的一阵嗤笑。
尤其是河东众将,脸色更是嗤笑之余,带着一点恼怒。
其实卢枳还有个刘仁恭提出的条件没有说,那就是如果李晔今冬来不及去燕云,那一定要明年冬天再去。
这个要求看起来极为奇怪,但在场众人又不傻,只是想明白后只感觉刘仁恭仿佛是个三岁小孩!
什么意思?
你也想来一场圣人雪天探晋王的戏码?
实际上也就因为李晔横空出世,打断了原本的历史进程。
在李存勖时代,刘仁恭这小子还真就干出过这种事。
朱温在李克用死后北伐,李存勖说动河朔三镇,要组成联军抵抗李克用。
当时李存勖还主动邀请了刘仁恭,想要来一场北方大联合的盛举。
可刘仁恭却害怕朱温,最后没来。
结果后续战局发展超出刘仁恭预料,李存勖居然赢了,还是史诗大捷。
不仅保证了自身权力的彻底稳固,还解救了河朔三镇,最后更是用计谋齐出,用弱小许多的军力,把朱温玩的团团转的同时,还在最后一锤定音,直接将朱温十万战兵给一战报销。
可以说这一战不仅彻底让李存勖接过了李克用的权柄,还直造就了朱温兵败
而听着这个回答,崔胤终于是还算满意的点头,而后想了想,又放心不下的补充:
“还有甲胄,剑南武库的装备必须尽快送出来,不仅吐蕃军需要装备,河西、神策两军新招的募兵也需要。”
“河东军那边还要分出去不少,此事也不能耽误。”
众官吏闻言连忙叉手称‘喏’。
而后崔胤最后想了想并无什么纰漏,于是拿起厚厚一沓批示好的奏书,递给了一旁的宦官:
“将这些整理成册,发给圣人吧。”
随着李晔入住太原,长安前往河东的官道上,便开始往来起每日不断的快马。
这些快马不仅构建了李晔与唐廷的联系,也带来天下各方对于李晔檄文的反应。
太原晋王宫。
暖殿中没了往日纷纷扰扰的人群,只有李克用及几个核心坐在李晔下方左右。
而在众人案头,则是由文吏抄录出来,分散给众人的各路节度使反馈。
卢枳作为此时随侍李晔左右的首席谋士,从自己案头拿起奏书,面色恭敬:
“目前看来天下各方对于圣人旨意,大多分成了三派。”
“一派以湖南马殷、岭南刘隐为首,这一类占绝大多数,那就是保持观望,纷纷装作没有收到檄文。”
“还有则是以钱鏐为代表,不得不做出回应,却又尽可能两面不得罪。”
“最后则是一个刘仁恭,一面动员军队,一面要求圣人册封其为燕王,并立他的女儿为后。”
前面两类势力在卢枳说出口后,大殿众人只是沉稳思索,毕竟这才是常态,两个神仙打架,他们这些凡人可不想遭殃。
但在说到最后独成一派的刘仁恭,却直接引起人群忍不住的一阵嗤笑。
尤其是河东众将,脸色更是嗤笑之余,带着一点恼怒。
其实卢枳还有个刘仁恭提出的条件没有说,那就是如果李晔今冬来不及去燕云,那一定要明年冬天再去。
这个要求看起来极为奇怪,但在场众人又不傻,只是想明白后只感觉刘仁恭仿佛是个三岁小孩!
什么意思?
你也想来一场圣人雪天探晋王的戏码?
实际上也就因为李晔横空出世,打断了原本的历史进程。
在李存勖时代,刘仁恭这小子还真就干出过这种事。
朱温在李克用死后北伐,李存勖说动河朔三镇,要组成联军抵抗李克用。
当时李存勖还主动邀请了刘仁恭,想要来一场北方大联合的盛举。
可刘仁恭却害怕朱温,最后没来。
结果后续战局发展超出刘仁恭预料,李存勖居然赢了,还是史诗大捷。
不仅保证了自身权力的彻底稳固,还解救了河朔三镇,最后更是用计谋齐出,用弱小许多的军力,把朱温玩的团团转的同时,还在最后一锤定音,直接将朱温十万战兵给一战报销。
可以说这一战不仅彻底让李存勖接过了李克用的权柄,还直造就了朱温兵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