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2 章 “三顾茅庐”元青花瓷罐
【大家看金银珠宝都已经看麻木,终于换了换胃口。】
【主要是看那么多金银珠宝,自己又得不到,看着就闹心。
我觉得,还是瓷器看着舒服。】
【这一箱才放2件瓷器,太少了,都不够看。】
【瓷器放多了容易碰碎,古人放2件瓷器实际是为了保护它们。】
唐青双手捧起一件瓷器,是元代的元青花瓷罐。
“咦,是元朝的元青花瓷罐。”泉哥惊喜的说道。
“而且瓷罐好像还有人物。”
唐青把元青花瓷罐放在一个木箱上,然后擦拭干净。
“居然是刘皇叔三顾茅庐图!”泉哥激动的蹦起来叫道。
“简直太稀少,元代的“三顾茅庐”元青花瓷罐,价值连城啊!”
【哎呀,我还是第一次见“三顾茅庐”的元青花瓷罐。】
【我怎么没在国内看见过,难道这是第一件“三顾茅庐”元青花瓷罐?】
【我只想说真漂亮,我很喜欢这瓷罐。】
【居然有我崇拜的诸葛丞相图,那我就太喜欢了。】
【瓷罐上有诸葛丞相在,价值肯定翻几倍。】
【应该说有“三顾茅庐”这个典故在,这个元青花瓷罐的价值就得翻倍。】
唐青拿出卷尺,“这个元青花瓷罐有46厘米高,还是算比较大的。”
“刚才有人说,在国内没有见过“三顾茅庐”的元青花瓷罐。
那我可以告诉你,“三顾茅庐”的元青花瓷罐确实不在国内。
有一件在大不列颠国的博物馆里。”
“国外的那一件,应该跟我手里这件尺寸差不多大。”
【卧槽,居然在大不列颠的博物馆,肯定又是当时抢的。】
【玛德,老祖宗的好东西怎么都在国外。】
【我说怎么没在国内看到,原来是在国外才有。】
【要是能把申万三墓里的“三顾茅庐”元青花罐拿出来,那我们国内也能有一件。】
【古先生直播过的古墓,何时拿出过文物,别想。
除非被人找到申万三的古墓,那就能拿出来。】
唐青说道:“大家能在国内看到,就趁此机会多看几眼。”
“该元青花瓷器以三国典故“三顾茅庐”为题材,从而展现了元代青花瓷的独特艺术风格。
其实在元代的青花瓷罐上,还常有“鬼谷子下山”图,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
“它们都是以汉文化故事为创作主题,这也反映出草原民族统治时期对汉文化的吸收。”
“而此元青花瓷罐是描绘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整个瓷罐的纹饰层次丰富,人物显得生动。
瓷罐上的青料呈色显得浓淡分明,具有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特征。”
唐青继续说道:“泉哥,直播间的各
【主要是看那么多金银珠宝,自己又得不到,看着就闹心。
我觉得,还是瓷器看着舒服。】
【这一箱才放2件瓷器,太少了,都不够看。】
【瓷器放多了容易碰碎,古人放2件瓷器实际是为了保护它们。】
唐青双手捧起一件瓷器,是元代的元青花瓷罐。
“咦,是元朝的元青花瓷罐。”泉哥惊喜的说道。
“而且瓷罐好像还有人物。”
唐青把元青花瓷罐放在一个木箱上,然后擦拭干净。
“居然是刘皇叔三顾茅庐图!”泉哥激动的蹦起来叫道。
“简直太稀少,元代的“三顾茅庐”元青花瓷罐,价值连城啊!”
【哎呀,我还是第一次见“三顾茅庐”的元青花瓷罐。】
【我怎么没在国内看见过,难道这是第一件“三顾茅庐”元青花瓷罐?】
【我只想说真漂亮,我很喜欢这瓷罐。】
【居然有我崇拜的诸葛丞相图,那我就太喜欢了。】
【瓷罐上有诸葛丞相在,价值肯定翻几倍。】
【应该说有“三顾茅庐”这个典故在,这个元青花瓷罐的价值就得翻倍。】
唐青拿出卷尺,“这个元青花瓷罐有46厘米高,还是算比较大的。”
“刚才有人说,在国内没有见过“三顾茅庐”的元青花瓷罐。
那我可以告诉你,“三顾茅庐”的元青花瓷罐确实不在国内。
有一件在大不列颠国的博物馆里。”
“国外的那一件,应该跟我手里这件尺寸差不多大。”
【卧槽,居然在大不列颠的博物馆,肯定又是当时抢的。】
【玛德,老祖宗的好东西怎么都在国外。】
【我说怎么没在国内看到,原来是在国外才有。】
【要是能把申万三墓里的“三顾茅庐”元青花罐拿出来,那我们国内也能有一件。】
【古先生直播过的古墓,何时拿出过文物,别想。
除非被人找到申万三的古墓,那就能拿出来。】
唐青说道:“大家能在国内看到,就趁此机会多看几眼。”
“该元青花瓷器以三国典故“三顾茅庐”为题材,从而展现了元代青花瓷的独特艺术风格。
其实在元代的青花瓷罐上,还常有“鬼谷子下山”图,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
“它们都是以汉文化故事为创作主题,这也反映出草原民族统治时期对汉文化的吸收。”
“而此元青花瓷罐是描绘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整个瓷罐的纹饰层次丰富,人物显得生动。
瓷罐上的青料呈色显得浓淡分明,具有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特征。”
唐青继续说道:“泉哥,直播间的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