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这时笑呵呵的看着唐青,“唐青,你这熹平石经花了多少钱买的?”



“300块!”唐青老实的回答道。



“小伙子厉害,只花300块就把国宝买了回来,真是捡大漏了。”



“熹平石经可是无价之宝,小伙子眼力真好,功底深厚。”



“熹平石经可是石经之祖,小伙子眼力好,运气也好。”



“没有想到,民间真的还流落有平熹石经,小伙子这次立大功了!”



老者们都在夸奖唐青,宋老则含笑的点了点头。



唐青瞬间明白宋老之前板着脸,完全是故意。



宋老是做给其它人看,并不是生唐青的气。



宋老知道唐青捡漏,一般都捡大漏,所以才有刚才的这么一出。



而古一鸣说的古老生气,肯定也是假的。



只是古一鸣和唐青考古的表现确实差,古老和宋老要找一个理由堵住别人的口。



所以才有古一鸣带唐青去捡漏。



两人捡一个大漏,让其它人刮目相看,也改变了对唐青的看法。



熹平石经是夏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定的儒家经典雕刻石。



它是东汉熹平四年着手开始雕刻,总共历时了9年才雕刻完成。



当时是由著名学者蔡邕、杨赐等人提议,再由汉灵帝下诏书批准雕刻的。



在东汉的时候,儒家经典文学主要依赖手抄本。



当时的文字传误花样众多。



而且各家学派也对经文的解释,出现严重的分歧。



而熹平石经的出现,旨在统一了当时的经典文本。



纠正了当时的学术混乱,确立了官方统一的标准。



在当时的古代,总共雕刻了46块石碑石经。



而且每块石经碑高约3米,宽1米。



而当时雕刻的字体,都是统一采用隶书书写,总字数超过了20万字。



当时制作熹平石经的时候,因为雕刻于熹平年间,因此称为“熹平石经”。



又因当时仅用隶书一种字体,当时又被称为“一字石经”。



熹平石经首次以石刻的形式,确立了儒家经典的权威版本。



成为太学生们研习的标准范本,推动了经学研究的规范化。



熹平石经后因汉末的战乱、迁徙而逐渐被损毁。



而到后来的唐代,就已残存很稀少。



熹平石经展现了汉字隶书,在当时成熟期的艺术成就。



它被后世人誉为“石经之祖”。



其实,在夏国的几家博物馆里,也有熹平石经的残片。



唐青这两块石经,也只能算一块碑文的一半。



但这也很了不起,至少还是完整的半部。



即使熹平石经完整的半部,那也绝对是无价之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直播各朝代古墓,掲千古谜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扛着AK的兔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扛着AK的兔子并收藏直播各朝代古墓,掲千古谜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