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进军,曹真在南,奉义将军卑衍领着五千骑军成了南路大军事实上的先锋。



说是骑军,实际上都做的是骑马步兵的活计,比寻常步卒机动的快了一些。开辟道路、寻找营寨水源、前方侦查警戒……而卑衍这个辽东出身的将军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取土垫道和伐木造桥。



越靠近武昌,河湖就更加密集。吴国素擅水路,沿江官道缺少整修,到处都是被雨水冲垮和毁坏的路段。



当卑衍在距离武昌约五十里的地方,再一次率本部骑兵冲向吴军哨所的时候,这个营寨内终于是有人的了。没错,卑衍已经在路上拔除十余个无人的吴军哨所了,而当位于丘陵上的吴军哨所中一股浓黑的烟柱向上飘起之时,卑衍已然明白,武昌城再过不久就将知道此处大军到来的消息。



吴兵匆忙点燃了狼烟,而后化整为零般匆忙逃入了旁边的山中。卑衍没有让骑兵去追,而是令人妥善守住此处,而后亲自率亲卫到后军中去,与只有十余里相隔的大将军曹真去说此事。



“禀大将军,以上就是末将要说的事情了,武昌此时必然知晓了我军的到来。”卑衍在曹真马前禀报道:“还请大将军示下,我部需要如何动作。”



曹真点了点头:“你且回吧,谨慎着些,旁事不用你管。明日继续按此速度前出就是。”



“末将遵令!”卑衍抱拳应下。



一旁的兵部尚书王基望着卑衍离去的背影,捋须说道:“大将军,孙权这是怯战了。卑衍所部已经拔了十四个无人的哨所,这是第十五个。距离武昌五十里处方才有吴兵,吴军堪称怯战到了极点。”



“这也是我忧心之事。”曹真轻叹一声:“若是孙权肯战,此处有两万余军,就算孙权以五万兵来挡,我都不惧半分。但他避战,那便是要谨守武昌城了。伯言曾与我仔细说过,武昌城与石头城坚固仿佛,东西近三里,南北一里有余,襟带江沔,依阻湖山,四周皆是湖、江、山,绝非易攻之地。”



“是,江宁投降的顾雍也献了武昌地形。”王基面色同样凝重:“武昌城建于寿山高地之上,城北和城东北与高地上修建城墙,不设城壕。余下几处各建城墙,又掘深壕围绕。大将军,城西是山、城北是江、城南是湖、城东是河……这样的城池大魏从未遇到,此前攻濡须、芜湖等处的法子用不上了。”



“何止用不上了?”曹真摇头:“这般城池,只能围城而下。但若是围城又要日久,日久则陡生变数,若此处再攻半年,恐就真要退兵了。武昌地形我细细看过了,比当年的江陵还难攻打,绝非容易之事。”



“伯舆。”



“属下在。”王基在马上拱手。



曹真道:“劳你去后面跑一趟,亲自去见见陛下,问陛下是何意思。”



“大将军如何看法?属下好回禀陛下。”王基反问。



曹真不假思索:“当围则围,不过可以从扬州多调些寻常兵力来,用不着武卫军来围。”



“属下知晓。”王基应声而去。



王基匆匆来到皇帝军中,禀报了此事和曹真的看法后,曹睿却并未显得意外。



“有了武昌这种坚城,若不坚守而弃之,反倒奇怪。”曹睿淡淡说道:“他要与朕对耗,那朕便以天下之力与他对耗。大不了将吴地余粮全部抽干,他又能如何?”



刘晔在旁拱手:“陛下所言极是,以力强压本就是兵法正道。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