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甄像报信之外,诸葛恪也亲自入宫陛见,送来了一桩好消息。



诚如曹睿此前所说,石头城守将孙泰并非什么名将坯子,如顽石一般待在城中对外界毫无响应,也只是犹如被局势惊诧到不知做何的地步。面对诸葛恪亲笔所书、盖了皇帝玺授的诏书,以及随诏书送来的一封封书信,孙泰也以极快的速度动摇了下来。



在昔日孙权的子侄辈的臣子之中,毫无疑问诸葛恪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大将军之子,自幼多智,三十余岁便任了太守。孙泰的宗亲身份在诸葛恪面前也不够看,多少年来孙泰都矮诸葛恪一头。



孙泰被诸葛恪一番劝说,经过半日心中交战,终于许诺献城。诸葛恪得了天子金口许诺,也不与孙泰作伪,命他引二十余名亲信乘一条船沿江而上,而后便请了守在石头城外的右羽林将军程喜纵兵入内接管防务。



诸葛恪自己原有的部下,早就被看管起来了,轮不到他自己来指挥,换而言之诸葛恪是个光杆将军,他自己也接受了这一点。



曹睿闻言,并未做出多大反应,只是略略点头:“元逊做的不错,朕当为你记上一功。”



“此乃臣份内之事,何敢言功?”诸葛恪躬身行礼。



曹睿看着诸葛恪的面孔,和声细语的说道:“你此前给你父送过去的书信,再过几日应该就到了。朕明日将派使者往江陵满征南处,元逊也随之一同走吧。你到了江陵,好生劝一劝你父亲。”



“臣……”诸葛恪脑中急转,而后俯地下拜道:“臣可以写信来劝臣父,陛下,臣想在陛下左右侍奉,丹阳、会稽等地还未平定,臣可以为陛下建功!”



“去江陵也是建功。”曹睿云淡风轻般说道:“你此前写信劝你父没开出什么价码来,朝廷也一直没有言语。朕今日与几个近臣在江宁城外之事论了此事,朕现在便给你父一个说法。”



“琅琊王,以一郡之地封王,如汉时诸侯王制,世袭不减等。元逊,也就是说你父可以实封琅琊郡王,待你父百年之后,你这个长子就可继续为琅琊王。”



“如何?”曹睿嘴角扬起一丝弧度,看向诸葛恪:“元逊是扬州数一数二的聪明人,这是雍丘王告诉朕的,朕也不与你说什么虚的。雍丘王是皇叔,尚且只封了一县之地,朕以一个琅琊郡买你父亲的五万兵,这个价码可还丰厚?”



跪在地上的诸葛恪当即双眼圆睁,听着皇帝话语,身子竟控制不住的微微抖了起来。纵然诸葛恪常以智谋胆略自矜,成了魏臣后又每每在顾雍等人面前自傲邀功,可今日皇帝所说的什么?是王爵!是一郡之地封王的王爵!



大魏皇帝此前的洛水之誓,吴、蜀两国之人尽皆知晓。首功也不过是一郡之地封王,若自己父亲献了江陵和这五万兵就能获得如首功一般的位子,这……这……大魏果然宽厚如此!!



“元逊?”曹睿又提醒般的说了一声:“元逊莫非是没有听到?”



肉眼可见,诸葛恪抖了起来,尚没来得及再多想,跪在地上连连叩首,额头叩在长乐宫地面上的青砖都未觉得有半分痛意。王爵,这可是王爵!郡王!



“回陛下,臣听到陛下言语了。臣与臣父皆是微末之人,祖上微贱,如何敢领朝廷如此赏格?臣领旨去了江陵以后必然尽心竭力劝说臣父,不敢要朝廷半分封赏!大魏天恩浩荡,臣等自当为大魏竭力尽忠!”



曹睿盯着诸葛恪的发冠看了许久:“朕许出去的封赏,还没有食言的道理。朕与你君臣之间,只有应与不应的说法,与封赏无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