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鲂想了一想,恭敬回禀:“朝廷水军前日大破魏贼,如今彭蠡泽上并无魏贼半点容身之处,臣守城并无困难。”



孙权略带赞许的点了点头:“朕知道子鱼素来稳妥。如今局势有变,朕今日再用水军威压魏贼一日,之后的守城任务就要交给鄱阳本地士民来为了。”



见周鲂作惊恐状欲问,孙权抬手制止道:“朕知道你要问什么。魏国起五万大军进逼濡须,朕必须将军力调到柴桑去,移营等待卫将军大军回返。”



“与鄱阳、豫章相比,濡须之处是国家锁钥,何处更重你应当明白,朕就不与你多言语了。”



周鲂呆在原地,低头不语。



孙权也不催促,反倒平静的望向了别处。倒是胡综走上前去,在周鲂身边耳语了几句,似在劝说周鲂要客观看待,知晓国家大局与一郡数县的区别。



周鲂深吸了一口气,跪俯于地:“国事临危,臣不敢辞其责。陛下顾全濡须就好,臣这里会勠力防守,除非臣死,则城池不破!”



“好!朕没看错你。”孙权回应道。



而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益州成都,季汉征东将军魏延正在尚书台诸葛亮的正堂内争辩着什么,满脸都是愤愤之意。



“丞相,属下就不明白了,朝廷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属下去守永安,还是去攻夷陵和江陵?”魏延连声说着:“若守永安,用不着增兵半点,属下领着永安的一万兵,在白帝城足可拒十万兵!若攻夷陵、江陵,三万军队又能做些什么?”



“且不说诸葛大将军在南郡就有四万兵,魏国在那里也有五、六万,这都是明摆着的消息了。十万兵相争,属下领三万兵岂能坐收渔利?更别说还是五千禁军、五千中军、一万州兵、一万新兵杂糅成的三万兵了!”



“那你是何意?”诸葛亮听魏延吐槽了这么久,面孔也渐渐沉了下来:“文长,朝廷命你领兵,你怎如此多的抱怨?是想领还是不想领?”



“丞相,不是属下想不想,而是属下难应此命!”魏延摊手:“本互不统属的三万人,其间就有一万新兵,一万弱兵,属下这仗该如何打?还请丞相给属下指条明路!”



军师将军杨仪在旁终于无法忍耐,出言驳斥道:“魏文长,你怎地如此不晓事?你不是常说领兵万人可纵横无匹吗,如今给你三万人,怎么又怕起来了?能占就占,占不了就坐看魏、吴争斗,这都不会?非要丞相与你挑明了说?”



“那是夷陵,是江陵!”魏延心内也压着火,两颊咬紧:“昔日先帝五万精锐都未能取下此地,连关侯都丧在了荆州,我魏延军略不如先帝和关侯远甚,岂能不慎之再慎?何况只有三万兵!”



在魏延拿出刘备和关羽二人做出例子后,杨仪终究无法再出言反驳,轻哼一声别过脸去。诸葛亮也似乎并不满意,闭口不言,此时护军将军费祎在旁主动开解了起来:



“文长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但你有你的考虑,朝廷也有朝廷的判断。”费祎和声细语的说道:“我们都知道夷陵难攻、江陵难攻,丞相又不应轻动,而自丞相以下大汉能领兵之人,也只有文长一人出类拔萃。是,大汉是在夷陵败过,但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无人一定要求文长取了江陵或者取了夷陵,见机行事还不好吗?实在时机不好,退回来不是也可以吗?”



“唉。”魏延与费祎对视一眼,而后长叹了一声:“我非不愿领兵,只是,只是……”



诸葛亮抬头看向魏延:“只是兹事体大,涉及与大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