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从容说道:“你就不要在这个东兴任职了,朕也不将你远调,封你为艨艟将军,在水军中随楼船将军一起统兵,你可愿意?”



“臣只听陛下分派!”乐綝叩首。



“好。”曹睿伸手朝上比划了一下:“起来吧,你就随在朕身侧,这几日同朕一同在此处监督造船之事,你的具体差事稍后再由人安排分划。”



“谢陛下恩典,臣知晓了。”乐綝站起后,竟真如曹睿话中一般,侍立到了曹睿的右后侧,全然没有半点生分。



所谓艨艟将军,乃是曹睿今日随口新设的将军号,与曹植身上的楼船将军相仿。楼船将军是前汉武帝时设立的将军号,用来统辖水军,艨艟将军也是此意。



如今大魏水军员额约一万五千人,几乎都是从扬州的外军转来。



在太和六年之前,扬州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专门水军。每当需要用船的时候,皆由寻常的步军士卒经过简短训练之后登船,就这样凑合用着。



就在去年年初,经过扬州监军陈群和枢密院的共同决策,报请曹睿批准之后,将原本扬州的一万外军转为专门的水军。去年秋日曹植航行前往倭国,就是以这部份士卒作为基础。而水军中另外的五千士卒,则是从扬州的州郡兵转来。



蒋济昨日也听说了皇帝关于‘压倒性的水军力量’这一阐述,因而此刻对于乐綝的职位更改也并不奇怪。



此处就是巢湖的造船工场,码头和造船之处本为一体。将作大匠马钧走在前面,逐处的向曹睿介绍着各个地方的分划,以及他们是如何提高造船效率、如何管理这种系统性工程的。



“陛下,如今大魏已有大舰百艘,请允臣细细说来。”马钧一边走着,一边介绍道:



“甲型楼船、也就是旧制的标准楼船五艘,各可载六百人;主要用于江中防御的乙型楼船四艘,各可载五百人;可以航海的丙型楼船十艘,各载千人。加装巨型拍杆的丁型楼船九艘,各可载五百人。”



“标准的甲型艨艟五艘,各载八十人;可以航海的乙型艨艟二十艘,各载一百五十人;江中所用的丙型艨艟四十二艘,各载一百人。”



“甲型斗舰五艘,各载二百人。兵力加强过的乙型斗舰二十艘,可载三百人。”



“至于寻常能载十至二十人的油船及走舸尚有千艘,以及各色漕渠中运粮的平底慢船,扬州各地足有二千余艘。”



曹睿略略点头:“也就是说,楼船、艨艟、斗舰这种中大型船尽皆是在巢湖船场中制造而成,油船、走舸、运粮船皆是从各地征调来的了?朕并未看到此处有造小船的地方。”



“陛下圣明。青徐二州将作在太和五年、六年间督造粮船千艘,加上扬州以前的积累才到了两千余艘的数量。”



曹睿扭头看向蒋济:“此前王伟台与朕说过,大略朕记不清了。是不是说从豫州而来的粮船都是只将粮食解运到寿春,而后就各自归返了?”



“是。”蒋济答应了下来:“许昌以西的颍川郡和汝南郡粮船由汝水入淮水,许昌左近和陈郡之粮由颍水入淮水,而河北、兖州、青州之粮则是先入黄河,再至浚仪官仓之内,再经漕渠、涡水入淮水,中间会在谯县中转,梁、谯之粮也是从涡水走。虽都经过豫州,但三条路线互不统属,故而也只是到寿春集散。”



曹睿嗯了一声,接着抛下蒋济,继续对马钧说道:“朕粗略算了一下,按照现在扬州船只的数量和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