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张郃步军比诸葛亮少,而陆逊的羌骑面对蜀军车阵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定是向西而走了。”



“有张征西、陆护羌二人在,虽说或许会溃,但终也不至于大败。”



费耀在一旁插话道:“蜀军战意炽盛,若西面诸葛亮部也是这般情况的话,张征西与陆护羌退回营中恐怕不够,恐怕退到狭山、或者再向后退一处,这个势头才能止住。”



卫臻面孔憔悴了许多,这段时间他本就疲累,加之又是初次统辖大兵处理战事,虽可以听取郭淮、费耀之意,但按照卫臻事事认真的性格,劳累辛苦是难免的事情。



卫臻叹道:“本想东西照应,一同往下辨方向进击蜀军,却未能得偿所愿。若是大将军在,或能将战事处理的更好些。”



费耀没有说话,却在心底摇了摇头。卫仆射这是又谦辞了,若大将军本人来,也应该是这个打法。战场上的事情,受了些挫折又能如何呢?大局又没有失去。



郭淮镇定说道:“按着当下之情,蜀军城池一时难攻。既然与张征西不能合兵,蜀军留在西边应对张、陆二将的兵力不知多少,此处还是应谨慎为要。昨日大军折损过多,还是等与张征西恢复联系之后,再做打算。”



卫臻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正如费耀所说,张郃退后、让蜀军据了狭山之后,攻守之势就发生了转换。



诸葛亮本人在下辨,又无力照着此前的战事再引诱张郃打这么一仗,西边的魏延也就万万不能失了狭山这一关键之地,重心由进攻转为了防守。



而张郃面对同样防守姿态的蜀军,则可以借着出兵挑衅、到蜀军营前佯攻的具体举措,渐渐恢复士卒信心与指挥效率。



就这样,大魏与蜀汉双方在下辨左近打过这么一场之后,除了东面的魏军离下辨更近了些,其他形势竟也如此前没有作战一般。



两军在东西两侧,一连僵持数日,下辨城外的卫臻大营之处,才终于收到了来自许昌的诏书。



使者宣诏之后,卫臻、郭淮、费耀、程喜等人接了旨意,竟一时感慨莫名的感慨起来。



郭淮摇头叹道:“陛下军事之能不下于武帝,远隔两千余里,圣明烛照,竟将此处局势看得如此明白。”



“卫公,陛下在许昌下诏之时并不知我等这几日的战事,如今得了诏书,加之军中乏粮,不如趁机撤了便是。”



“是啊,卫公。”费耀在一旁轻声说道:“且不论此战该打还是不该打……”



“该打!”卫臻肃容看向费耀,出声纠正道:“大将军说得明白,武都乃是大魏之地,哪能因为粮草之故,连战都不敢战便弃了?万万没有这般道理!陛下说暂且退兵,那也是为了大将军身体所见,而不是说此处不应该打!”



“至于东、西两处军队稍有失利,那也是大将军定策、我卫臻执行之故,与你们几人无关,与张郃、陆逊也无关,自有我与大将军向陛下分说!”



“是。”费耀略略低头:“卫公,是我失言了。”



“无妨。”卫臻摇了摇头:“既然陛下诏书已至,传信给张郃,命他在后日与我一同退兵吧。”



“那该如何退?”郭淮问道。



卫臻说道:“接了旨意,不按照陛下诏令退兵,还能如何?陛下旨意中说得明白,命大将军本部及羽林右军后撤至故道,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