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御赐的白马之上,眼神略显平淡的看向南边战场。



“来人,传令。”牵招微微沙哑的嗓音从容说道:“命偏将军典满和裨将军李基各率本部,向南迎击吴军!典满的三千人先发,李基两千人后发,为典满后翼。”



“遵命!”两名亲卫领命后飞速驰走。



“命偏将军邹轨率本部三千人从侧翼支援东侧,顶住前面这支斜插过来的吴军,不得有误!”



“是!”又一传令兵领命而去。



牵招叹息一声,看向自己身侧的一名青年将领,此人大约三旬有五,面孔瘦削,兜鍪下的眼神之中却满是坚毅,倒是隐隐与牵招有几番神似。



此人名叫王颀,字孔硕,青州东莱人。建安二十年牵招奉武帝曹操军令、督青徐诸军讨伐东莱贼寇时,王颀因为战绩亮眼而被牵招看重。太和二年后,此人也从都尉转到中军任职,随牵招一同留在了洛中。



“孔硕,我就随在你军中了。”牵招的双眼竟略显疲态,朝着前面略指了指:“典满、李基朝南去了,邹轨去迎东面这支吴军。你这两千人就是本将唯一可用之兵了。”



“该往何处去?你可有计策?”



王颀只是想了几瞬,便开口应道:“禀牵公,西侧有徐公领兵,与吴军正在僵持之中。东侧邹将军去了,也能顶上片刻。典将军所部最为精锐,有李将军襄助,对上南边吴军也应无虞。”



“当此之时,属下以为应从速击破南边吴军,而使典、李二将军能抽身而出,或是往西援助徐公,或是向东助战,都是好的。”



牵招点了点头:“孔硕所言不错,是用兵的正理。不过我要问你,你以为此战吴军指挥的主将,现在应在何处?”



“这……”王颀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



魏军这边,主将徐庶早已亲自率军去了西边战团之中,不在战场最后,此处位置最中的牵招,反而要听徐庶的调拨。



而吴军那边,主将似乎应在后边?



王颀最终还是拱手说道:“禀牵公,若说吴军主将,属下以为或许在南边这支吴军中。就算吴军主将不在此处,此处吴军一破,整个战场的局势也就活了。”



“那就按你的计策来吧。”牵招并没多说什么,而是拿起马鞍上挂着的兜鍪,双手持着兜鍪认真将其戴在了头上。王颀见状,也不再与牵招说话,而是亲自策马在军中游走,朝着麾下的两名司马各自下令。



此刻樊城以北的战场之上,彻底陷入了乱战之中。大魏和吴国的各支军队在主将的命令下,纷纷投入战团之中,在各处的战果有了分晓之前,任何让他们变阵、或者撤出战场的举动都是徒劳的。除非交战许久精力不济,或是有援军到来才行。



要么击破敌军,要么被敌军所破,短时间内再无第二条结果可选。这就是步兵与骑兵相比最大的不同了。



骑兵败退,往往只是被打散,兵力损失却不会太重。而步卒一旦败军,敌军会裹挟着己方满怀惧意的士兵们回冲,将战局进展到一个无法挽回的程度。



武卫营中最精锐的一支,正是此刻由偏将军典满统领的三千重甲步卒。或许是看在其父典韦忠勇事迹的面子上,太和二年之后,典满也从一介校尉被拔擢到了偏将军的位子上,颇得陛下看重。



对面吴硕统领的也是吴国中军,只不过太和元年后重建的吴国中军,与武卫营精锐的差距,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