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南北两宫沿袭汉时旧址。



与汉时不同的是,如今的大魏皇帝常居于北宫,并不常来南宫。



尚书台左近的空地,在今年、也就是太和三年的春天,修筑了一个约尚书台一半面积的办公场地,号为枢密院。



所谓枢密院,其实是在前将军满宠上任西阁之后,在今年春天得了皇帝旨意,弄出来的新机构。



西阁领枢密院,掌天下枢机军情。



东阁领尚书台,总揽各州郡政事。



文武并列,颇有相得益彰之感。



枢密院的上下官吏,与原本的大将军府保持一致。



太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下午时分,枢密右监王昶王文舒正坐在值房内、审理着秦州今年防冬的预案。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从外传来,走着走着、离得越近时却还跑了起来。



“禀右监,这是安北将军从幽州发来的急报。”



一名年纪约有三旬的青袍吏员施了一礼,小步走到王昶身前,恭敬的将军报递了上去。



王昶接过军报,验看了火漆的完整之后,将其打开读了起来。一字一句阅读之时,眉头也皱得愈发紧了。



青袍吏员束手候在王昶桌前,并不敢发出响动。



王右监为人严厉,枢密院内吏员稍有做事不妥之处,便会受到王昶的斥责。



枢密院有‘二王’。



右监王昶王文舒,严厉勤勉,从中书侍郎任上被皇帝选中、派到新成立的枢密院主持工作。



左监王观王伟台,和善大度,从范阳太守的职位上调任回京,与王昶同理枢密院之事,颇得枢密院吏员拥戴。



王昶重重的呼出一口气,又看了一眼军报后,将其迭好放入袖中。



站起身后,王昶指了指门外:“你且回去吧。此事我已知晓了。”



“属下告退。”青袍吏员告辞、小步退走。



而王昶此时也郑重其事的向外走去。



北宫离南宫并不远,王昶身长体健、健步如飞,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到了皇帝的书房外。



“钟侍郎,烦请通报一声、本官有紧要军情要报与陛下。”王昶略微拱手。



“右监稍待。”钟毓拱手回应。



除了西阁、东阁的四人之外,其余臣子见到钟毓之时,就没有不客气的。



当今陛下撤了散骑常侍一职,只有散骑侍郎。侍中权重,连带着同为内官的散骑侍郎也渐渐煊赫起来。



或许,也和钟毓有个好爹有关。



皇帝去年七月返回洛阳后,到今年九月、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待在洛阳中并未外出。



太和三年与元年、二年不同,四方并无重大边衅。



钟毓看到王昶凝重的表情,心里也有了些许猜度。



枢密院跳过了西阁、这般紧急的直接将军报送来,上一次还是四月时、蜀国诸葛亮进犯沓中之时。



如今不知又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