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则是由光禄勋直接管着呢。”



“太学乃是属于太常常公所辖,莫非,这些太学生所转郎中会归于太常?”



高堂隆答道:“未必如此。太常虽然地位尊崇,可从来不管这些行政事务。我听陛下之意,似乎有意将太学生所转的郎官,单独管理?”



郑称只是专心学术而已,并非不通时事。听到高堂隆如此说法,郑称抬眼看了一眼高堂隆:“莫非升平是想为此任?”



“正是。”高堂隆直接了当的答道。



无论汉朝还是大魏,士人并不耻于言及功业。研习经学成为大儒、担当行政升为显官,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而已。高堂隆此番也是想借着现在主管太学的机会,往统领郎官的官职上努力一下。



郑称想了片刻,却并不看好的对高堂隆说:“如今虽然中郎将已经裁撤,但陛下的本意是整顿军制军职,而并非裁撤郎官。”



“陛下不是说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才能从太学学生中选择郎官么?现在也才三月,到九月底起码还有半年的时间,现在议论此事尚早。”



“那就从长计议吧。”高堂隆点了点头,显然也认为郑称所言有理。



不过,与高堂隆自己的打算不同,曹睿早就想让高堂隆去作为崇文观的祭酒。



只不过,这个命令还未颁布罢了。



……



夜晚,司空府内。



司马师在书房之中,将今日皇帝在太学所言之事,通篇给父亲复述了一遍。



起初,司马懿还显得意兴阑珊,并不认为皇帝会讲出什么新奇的内容。但当司马师讲完‘天命在魏’、以及皇帝的论证过程后,司马懿沉默的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司马师倒是疑惑道:“父亲为何不说话?父亲先前曾与我讲过建安年间、父亲辅佐先帝夺储之事。这与天命有什么关系?儿子只看到了权谋诡谲,排除异己。”



司马懿看了自家长子一眼,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尧舜之事,吾知之矣’这句话,是为父和你说过的吧?”



“正是。”司马师点头答道。



司马懿继续轻声说道:“若在今日之前,为父也不相信什么魏室有天命的。但今日陛下能说出此番道理,那么确实是天命在魏了。”



“父亲这是何意?”司马师不解。



“子元,为父问你。”司马懿锐利的眼神盯着自己长子:“什么才是天命?”



司马师想了半晌,试探性的问道:“父亲是说‘君子畏天命’的天命,还是‘天命谓之性’的天命,还是‘天命未改’的天命?”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司马懿答道。



司马师继续思考起来,而一旁坐着的司马懿也不催促,自己同样在想着些什么。



在汉魏之时,‘天命’一词是有多个词意的。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畏天命’、‘五十而知天命’,这个‘天命’实际上是在说上天赋予每个人的命运。



《中庸》开篇第一句的‘天命谓之性’,实际上指的是天理,即为上天赋予世人的道理。



而真正如皇帝所说‘天命在魏’一般的,实际上说的是君权神授、受命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