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桓和全琮二人召至武昌的原因。



以陆逊为帅,统十万大军。以朱桓和全琮为左右两翼,孙权自在陆逊中军坐镇,这是孙权心中早就定好的方略。



不过全琮的称呼,却让孙权一时出了神。



至尊……父兄基业到我手里已经二十六年了,何时才能成就至尊呢?



……



虽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要从高处着眼,但具体的战场之上还是要从细处着手的。



吴国的周鲂此时已经在鄱阳集结兵力,准备出兵北上皖城对面的历口。



而魏国这边的大军屯驻在寿春左近,沿分布于淮水两岸的码头处,搭建的临时营寨密密麻麻,足足延绵五十里之长。更别说那些本就屯驻在寿春旁边固定营房里的外军了。



在寿春附近的诸军里,此时唯一领到作战任务的,只有豫州刺史贾逵所率的部队。



大军开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谁说修筑工事、搭建营垒就不是战斗任务呢?



被曹休派出去的贾逵自己都没话说。



贾逵领着一万人从寿春向南出发,沿苕陂过舒县后分兵。



其中的四千人直接南下到皖城,将本只有一千守军的皖城提高到五千守军,并在皖城整修城防、储存木材等军资。



贾逵自己领着六千人,其中两千人分别在夹石的南北口修筑营垒,而贾逵自己领着四千人在无强口修筑营寨。



都是大军南行的必经之地。



简要来说,从寿春出发前往皖城南下,在舒城以南必须要经过夹石和无强口两个要地。



夹石在西,顾名思义就是两山所夹的一个山谷,南北走向,地势甚为关键。



无强口在东。如皖口、濡须口之例,无强口自然也和水有关。无强口被西边的山和东边的湖泊沼泽夹着,一边是山一边是水,地势也同样险要。



让曹休派人去夹石和无强口修筑工事营寨的命令,是皇帝刚刚从洛阳出发之前就派人来寿春下令的。



正好贾逵从豫州到了寿春,这种苦活累活就让贾逵去干吧。



贾逵其实对这种提前修筑工事的命令,也有些觉得莫名其妙。但当贾逵本人亲自率一万军队来此之后,瞬间就明白了皇帝旨意的正确性。



夹石、无强口,这两个地方真的太重要了!



只要魏国堵住了夹石和无强口,多少吴兵都无法通过此地北上合肥和巢湖一带。



反过来说,若是被吴兵占据了这两个要地,即使十余万大军在南,恐怕都会被堵在皖水和此地中间。



贾逵虽然知道曹休是为难自己,但是到了此地亲眼看过地形之后,就沉下心来努力修建营寨。按照皇帝旨意里面,无强口附近要修建八个万人规模的大寨。



此时正逢冬季水少,贾逵命人在无强口多筑土为垒,在垒后挖好堑壕,外面增加木栅和鹿角。八个大寨,绵延数十里,贾逵手下这些人马自然是不够的,只能先修一个、再修一个这样子了。



贾逵正于帐中安坐之时,亲兵进入帐中传信,称夹石处的军队在巡逻时抓住一人,其自称为周鲂信使。



贾逵捋着长须思索片刻说道:“此人可曾带了文书?”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