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轻笑了一声:“大司马、大将军、抚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有四位国家重臣在尚书台,朕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曹休说道:“臣等只是半月没见陛下了,这心里多少有些不安稳。”



曹睿眉毛扬起:“哦?大司马有什么不安稳的?”



曹休道:“陛下,我大魏毕竟正逢国丧,臣等这几日处理的国事,多半还是与各地臣属沟通以安其心。”



“其实算起时间,东吴和蜀汉此时都应知晓我大魏国丧之事了。”



曹睿点了点头,国丧之事难以隐瞒,吴蜀两国若不趁机搞点事情,那才奇怪了。



曹休继续说道:“陛下,若吴蜀两国有所异动,我大魏应当如何应对?臣等各自有了一些想法,但彼此还是想请陛下钦定意见。”



四位辅臣的目光都看向曹睿,但此时目光中蕴含的意味,和上次朝会时明显有了不同。



其实不论何朝何代,辅臣对于皇帝,与其说是辅佐皇帝的帮手,不如说是分走权力的人。



欲要治理天下,大臣和皇帝就像手足和腹心,二者本为一体。



若皇帝决策英明,大臣们也就无敢隐瞒,尽心尽力的执行皇帝的安排。



但若皇帝是个平庸的角色,大臣们虽然也会忠心工作,可各种信息各种细节各种人事,无疑会隐瞒很多。



权力若被蒙在鼓里,那这样的权力就太虚幻了。



这是四位辅臣与皇帝曹睿的第一次正式交流。曹睿明白,与其说这是四位辅臣向皇帝请求指示,实际上是一次双向的测验,一次双向的试探。



皇帝试探大臣的政治倾向和是否贪权,大臣试探皇帝的智力高低与施政方向。



没有几个臣子是在一开始就有野心的。野心多半来自放纵,放纵后的野心如春日大雨后的野草一般,会放肆的蔓延和生长。当然,司马懿这种人除外。



曹睿此刻觉得自己不能藏拙了,应当适当的展露一下锋芒,给四位辅臣一点小小的震撼。



“大司马,你们是怎么想的?”曹睿开口问起了辅臣们的想法。



曹休答道:“陛下,蜀汉国力衰微,不足为虑。东吴孙权久为边患,恐其在边境生事。臣以为,当在荆襄和徐扬集结兵力。”



“若东吴有胆来攻,则让其片甲不得返回江东。倘若东吴不攻,则我大魏则可过江对其惩戒一番。”



随着曹休话音刚落,曹真也紧接着说道:“陛下,臣也觉得应攻东吴。先帝三次攻打东吴,陛下即位后也应继承先帝之志,以图早日平灭东吴。”



曹睿微笑着点了点头:“大司马和大将军所言有理。陈卿和司马卿,你们二位的意思呢?”



司马懿语气平静:“臣以为,东吴虽为边患,但其能力仅限于沿江自保,不足以北上威胁我大魏,陛下可记得张辽张文远吗?孙权十万之众尚且打不下合肥城。”



“臣以为,这东吴打与不打均可,当由陛下圣裁。”



曹睿点头,转头看向陈群:“陈卿你怎么看?”



陈群拱手严肃作答:“陛下,臣认为不当打。大规模作战耗费甚巨,先帝三次伐吴,荆州、扬州延边各郡负担极大,至今仍未恢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