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或者说不全对。"



扶苏一怔,眉头微蹙:"请少师指教。"



"一个帝国的强大,"方铭拿起案上的水杯,"不在于它现在拥有多少土地、多少军队,而在于它能否持续进步。"他将水杯放在案几边缘,"就像这个杯子,放在这里很稳,但永远只能盛这么多水。"



扶苏的目光随着方铭的手势移动,露出思索的神色。



"进步靠什么?靠的就是科技以及思想的进步。"方铭继续说道,见扶苏面露疑惑,他解释道:"我们先说科技,科技,就是格物致知之术,是将天地万物之理化为实用之技的学问。"



他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展开:"公子请看,这是三十年前的犁,这是现在的曲辕犁。同样的地,现在能多收三成粮食。这就是科技的进步。"



方铭没等扶苏开口,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公子认为,什么是强大的帝国?"



扶苏这次沉思了很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几边缘。窗外传来远处集市隐约的叫卖声,几只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跳来跳去。



"学生以为,"扶苏终于开口,声音比方才低沉了些,"根本在于礼制法度。如《荀子》所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方铭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还是不对。"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困惑,腰背却依然挺得笔直:"请少师明示。"



方铭站起身,走到窗前。晨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指向窗外集市的方向:"公子听到了吗?那些叫卖声,那些讨价还价的声音。"



扶苏侧耳倾听,眉头微蹙。



"真正强大的帝国,根本在于百姓能吃饱穿暖。"方铭转身,目光灼灼,"一个让农夫种得出粮食,工匠造得出器具,商人做得了买卖的帝国,才是真正强大的帝国。"



他走回案前,手指蘸了茶水,在案几上画了条波浪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水'是什么?就是天下苍生。"



扶苏盯着案几上渐渐蒸发的水痕,嘴唇微微颤动。



"公子可知何谓人民的力量?"方铭的声音低沉下来,"当年商鞅变法,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而是顺应了百姓求变的意愿。如今六国归一,也不是因为秦军有多勇猛,而是天下人渴望结束战乱。"



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孩童的嬉笑声,扶苏不自觉地望向声源处。方铭注意到,这位从小长在深宫的公子,此刻眼中竟流露出一丝向往。



"少师是说..."扶苏迟疑道,"治国当以民生为本?"



方铭点点头,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这是蓝田县的户籍册。上面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帝国的强大,就系于这些人能否安居乐业。"



扶苏接过竹简,手指轻轻抚过那些陌生的名字,神情渐渐变得专注而肃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穿越秦时:我为大秦永镇山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墨香犹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墨香犹在并收藏穿越秦时:我为大秦永镇山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