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集:巫地论道·灵理相融
,更会滋生业力,反噬自身。”他想起现代社会的宗教冲突,“自身修炼虽慢,却能掌控自身命运,不受外物束缚。”
玄苍的脸色沉了下来:“你是说我巫族的道,是错的?”骨杖顶端的晶石泛起淡淡的红光,屋内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
蝮和青琥立刻起身,警惕地盯着玄苍——他们没想到墨玄竟会直接反驳巫祭,生怕引发冲突。
墨玄却依旧平静:“道无对错,只看是否适合。”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草药图谱,“巫祭大人,晚辈见部落族人晾晒的草药中,有‘青鳞草’和‘赤焰花’,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
玄苍愣了一下,不知他为何突然转移话题,但还是回答:“青鳞草可解蛇毒,赤焰花能驱寒,两者配伍,可治风寒入体之症。”
“那晚辈斗胆问一句,为何青鳞草需晾晒三日,赤焰花却要烘焙半日?”墨玄继续追问,“若晾晒时间不足,或烘焙过度,会如何?”
玄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答道:“青鳞草含湿毒,晾晒三日可去其毒;赤焰花性烈,烘焙半日可缓其燥。若晾晒不足,湿毒残留,会引发腹泻;若烘焙过度,药性流失,便无驱寒之效。”
“这便是‘理’。”墨玄点头,“草药的功效,并非全靠图腾信仰,而是其本身的‘理’——比如青鳞草中的某种成分可抑制蛇毒蛋白,赤焰花中的物质能促进血液循环。信仰可增强族人的信心,却不能改变草药的本质。”
玄苍的眉头皱得更紧:“你说的‘理’,是什么?”
“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墨玄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比如太阳东升西落,河水往低处流,草药有其性味归经,这些都是‘理’。修炼也好,治病也罢,都需顺应此理,而非仅凭信仰。”
他顿了顿,指着火塘中燃烧的草药:“此草药燃烧的烟雾能安神,并非因为图腾庇佑,而是其挥发的物质能舒缓神经,让人心境平和。这便是‘灵’与‘理’的结合——草药有灵,其功效却需遵循‘理’的规律。”
玄苍沉默了,他低头看着骨杖顶端的晶石,陷入了沉思。墨玄的话像一颗石子,打破了他几十年来对信仰的固有认知——他想起以往部落中,有些族人明明用了正确的草药,却因信仰不足而病情反复;也有些族人仅凭强烈的信仰,竟能在重伤后快速恢复。这难道真的是“灵”与“理”的共同作用?
就在这时,石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慌乱的呼喊:“巫祭大人!不好了!阿木中蛊了!”
玄苍猛地站起身,脸色一变:“什么?!”他快步走出石屋,墨玄三人也连忙跟上。
只见部落中央的空地上,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巫族孩童正躺在地上抽搐,脸色发青,嘴唇发紫,脖颈处有一个细微的红点,像是被什么东西咬过。几名巫族女子围在旁边,急得眼泪直流,却不敢上前。
玄苍快步走到孩童身边,蹲下身子,手指按在孩童的脉搏上,又查看了他脖颈处的红点,脸色愈发凝重:“是‘噬心蛊’!这孩子定是去了后山的蛊虫巢穴!”
他立刻从怀中掏出一个兽皮袋,取出几颗黑色的药丸,想喂给孩童,却被孩童无意识地推开——此时孩童的牙关已经紧闭,嘴角开始溢出白沫。
“不行!蛊虫已经入体,寻常药物没用!”玄苍急得额头冒汗,他抓起骨杖,开始吟唱古老的巫咒,声音沙哑而急促。随着巫咒声,骨杖顶端的晶石泛起耀眼的红光,一道红色的光罩笼罩在孩童身上,试图将蛊虫逼出体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玄苍的脸色沉了下来:“你是说我巫族的道,是错的?”骨杖顶端的晶石泛起淡淡的红光,屋内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
蝮和青琥立刻起身,警惕地盯着玄苍——他们没想到墨玄竟会直接反驳巫祭,生怕引发冲突。
墨玄却依旧平静:“道无对错,只看是否适合。”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草药图谱,“巫祭大人,晚辈见部落族人晾晒的草药中,有‘青鳞草’和‘赤焰花’,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
玄苍愣了一下,不知他为何突然转移话题,但还是回答:“青鳞草可解蛇毒,赤焰花能驱寒,两者配伍,可治风寒入体之症。”
“那晚辈斗胆问一句,为何青鳞草需晾晒三日,赤焰花却要烘焙半日?”墨玄继续追问,“若晾晒时间不足,或烘焙过度,会如何?”
玄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答道:“青鳞草含湿毒,晾晒三日可去其毒;赤焰花性烈,烘焙半日可缓其燥。若晾晒不足,湿毒残留,会引发腹泻;若烘焙过度,药性流失,便无驱寒之效。”
“这便是‘理’。”墨玄点头,“草药的功效,并非全靠图腾信仰,而是其本身的‘理’——比如青鳞草中的某种成分可抑制蛇毒蛋白,赤焰花中的物质能促进血液循环。信仰可增强族人的信心,却不能改变草药的本质。”
玄苍的眉头皱得更紧:“你说的‘理’,是什么?”
“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墨玄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比如太阳东升西落,河水往低处流,草药有其性味归经,这些都是‘理’。修炼也好,治病也罢,都需顺应此理,而非仅凭信仰。”
他顿了顿,指着火塘中燃烧的草药:“此草药燃烧的烟雾能安神,并非因为图腾庇佑,而是其挥发的物质能舒缓神经,让人心境平和。这便是‘灵’与‘理’的结合——草药有灵,其功效却需遵循‘理’的规律。”
玄苍沉默了,他低头看着骨杖顶端的晶石,陷入了沉思。墨玄的话像一颗石子,打破了他几十年来对信仰的固有认知——他想起以往部落中,有些族人明明用了正确的草药,却因信仰不足而病情反复;也有些族人仅凭强烈的信仰,竟能在重伤后快速恢复。这难道真的是“灵”与“理”的共同作用?
就在这时,石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慌乱的呼喊:“巫祭大人!不好了!阿木中蛊了!”
玄苍猛地站起身,脸色一变:“什么?!”他快步走出石屋,墨玄三人也连忙跟上。
只见部落中央的空地上,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巫族孩童正躺在地上抽搐,脸色发青,嘴唇发紫,脖颈处有一个细微的红点,像是被什么东西咬过。几名巫族女子围在旁边,急得眼泪直流,却不敢上前。
玄苍快步走到孩童身边,蹲下身子,手指按在孩童的脉搏上,又查看了他脖颈处的红点,脸色愈发凝重:“是‘噬心蛊’!这孩子定是去了后山的蛊虫巢穴!”
他立刻从怀中掏出一个兽皮袋,取出几颗黑色的药丸,想喂给孩童,却被孩童无意识地推开——此时孩童的牙关已经紧闭,嘴角开始溢出白沫。
“不行!蛊虫已经入体,寻常药物没用!”玄苍急得额头冒汗,他抓起骨杖,开始吟唱古老的巫咒,声音沙哑而急促。随着巫咒声,骨杖顶端的晶石泛起耀眼的红光,一道红色的光罩笼罩在孩童身上,试图将蛊虫逼出体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